股资源-股票学习站-学炒股-股票课程-炒股教程-分析选股指标-入门基础知识

 找回密码
 注册昵称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发新帖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利奥·梅拉梅德:逃向期货 利奥·梅拉梅德 鲍勃·塔玛金

 
    [-----复制链接-----]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2
楼主
2020-4-15 03:56:30
【资料名称】:利奥·梅拉梅德 逃向期货
【资料描述】:



利奥·梅拉梅德:逃向期货  利奥·梅拉梅德 鲍勃·塔玛金
  编辑推荐
  《利奥·梅拉梅德:逃向期货》是一部文笔精彩、关于一个多面奇才的有趣传记。9岁的他,逃过大屠杀,来到美国。他的影响过去和将来都是世界性的。作者以细腻动人的笔触,亲自将几十年的重要历史娓娓道来。
  内容简介
  这是所有准备了解金融期货和金融创新的人,必须阅读的经典之作。
  《利奥·梅拉梅德:逃向期货》一方面讲述“金融期货之父”利奥·梅拉梅德是如何从一名在战争中逃亡的犹太小男孩,传奇地成长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领军人物的;另一方面则讲述了全球期货市场如何从商品期货迈向金融期货的革命时代。
  《利奥·梅拉梅德:逃向期货》涉及了与金融期货相关的所有重要主题,包括货币期货、债券期货、股指期货市场的诞生,以及相伴而来的责难与发展。
  作者以细腻动人的笔触,亲自将几十年的重要历史娓娓道来。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西伯利亚的特快
  第1章 和平与战争
  第2章 逃离入侵者
  第3章 使命
  第4章 杉原门前的站立
  第5章 别列斯多克综合征
  第6章 再见日本,你好美国
  第7章 芝加哥情结
  第8章 法律和混沌
  第二部分 市场之美
  第9章 革命
  第10章 进入交易池
  第11章 利奥理事长
  第12章 按照常规
  第13章 第一块里程碑
  第14章 不合常规的主意
  第15章 imm狂热
  第16章 我们是谁
  第17章 新艺术十字军骑士
  第18章 联储来了
  第三部分 未来与从前不一样
  第19章 酸性试验
  第20章 宏伟的设计
  第21章 权力和领导艺术
  第22章 merc前往华盛顿
  第23章 马不停蹄的交易
  第24章 终极合约
  第25章 难题的最后一部分
  第26章 成年
  第27章 重渡太平洋
  第四部分 机器、市场和心灵
  第28章 globex
  第29章 预警
  第30章 黑色星期一
  第31章 自由落体
  第32章 意外之果
  第33章 联储又来了
  第34章 永别了,武器
  第35章 斗争
  第36章 白宫来电
  尾声 起床号
  精彩书摘
  在西伯利亚某处一辆呼啸的列车上,我上了有关战略的第一课。那时我八岁,正朝父亲肩头那边瞧着。父亲让我这么做的。他全神贯注地下着一盘棋。对手是个陷人沉思的老头,他双肩拱起,长而白的手指不断捋着唇上浓密的灰色胡须。慢慢地,老头一边嘀咕着一边从座位上朝前挪了挪,好像劲头上来了。“将!”他用意第绪语突然叫道,他的“卒”顶住了父亲的“王”。时间仿佛永远停滞住了一样,父亲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他后来告诉我,他正在三种计策中权衡着。我记不起父亲是如何反攻的,或是谁最后赢得了胜利。然而,触动我的是两人的镇静和走每一步棋时的深思熟虑。他们好像没有听到车轮震动着薄弱的车身发出的那种铿锵节拍。雪霰“啪啪”地敲打着窗户,并化成了水流缓缓地流淌下去,不过塞对两人并没有什么打扰。回首1940年年末的那一情景,一切几乎不太真实。两个男人下着棋,悠闲地思考着每一步棋着,仿佛占有了世上所有的时间,又无处可去,似乎除了这局棋赛就没有什么可值得担心的了。然而事实上,时间很快就逝去。我们是一车的难民,为了生存要逃脱纳粹的追捕。真是具有讽刺意味啊,我们就仿佛是别人棋盘上的“卒子”。那场席卷欧洲的灾难将所有一切都颠覆了。什么种族、语言、观念和意识形态,全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并将我们这样的家庭送上流亡的生涯。我们还算幸运,家庭的主要成员——母亲、父亲和我仍然在一起,虽然有时饥寒,身体却依然健康。我不知道留在柏利斯托克的祖母们、我亲爱的玻波尔姑姑,还有我的朋友们,他们能不能侥幸逃出战争这头野兽的蹂躏呢?在我们沿着西伯利亚的脊梁——5800英里长的西伯利亚铁路前进时,这段旅途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在这样一片完全未经涉足的莽原上,几千英里之内都看不到任何人踪兽迹,这辆除了汽笛不响什么都响的列车简直不值一提。在这一带寒冷的边远地区却蕴涵着一种美,一种粗犷的美。熊、老虎、黑貂、驯鹿、还有狼,自由自在地穿行在地球上蕴含量最丰富的几处自然资源宝藏之间。人们用“聚宝盆“来形容西伯利亚,这儿有全世界1/5的黄金和白银,1/3的铁矿和木材,还有数不清的天然气、石油和煤矿蕴藏。它又是世界上最大国家的最大一片区域,400万平方英里,相当于整个美国的面积:满是沼泽的平原、茂密的森林、荒僻的高原还有峰峦嶙峋的山脉,这一切真叫人眼花缭乱,混淆了时空的界限。因为缺少道路,这辆跑在孤零零铁道上的列车,就是一种全能的运输工具,像是西伯利亚运输系统的载重骡马,又像是那时装满孩童和叮叮咣咣的家什、送着成群结队逃难的人们穿过欧洲乡间的牛车一样。虽然难民们惊慌失措,拉车的牛却始终不知道时间对于人们来说是多么紧迫。我们的机务长,好像同样不在意我们内心的煎熬。或许是为了省油,或许是因为天气,或许是路滑,列车速度不紧不慢,车轮的节奏给人一种虚假的安全感。没有任何小路可走。确实是这样,因为只有一条路,所以我们经常在指定的中转站(在乌姆斯、新西伯利亚或是伊尔库茨克)孤独地呆上个把小时,等待我们西行的同胞们经过,这样我们就能继续我们的旅途直至西伯利亚的最东端——海参崴港。20世纪30年代,人们扛着铁锹、推着轮车,在斯大林建设苏联工业化的号召下建成了一座座钢铁厂。当战争爆发后,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和他们的工厂从易沦陷区迁往西伯利亚。也就是在这块地方,一些罪犯和政治犯被流放在矿区和劳动营中劳作;还是在这块地方,数百万人在战争前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死去,没有人知道。然而我不希望跑到故事前面去。回忆总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旦回忆开始,思绪奔腾而来。不过回忆也有神奇的力量。你几乎可以在任何一点停下来,重新回想一遍,将那些陈旧的形象赋予崭新的意义。关于回忆还有一点,它是一道安全阀。
  ……
  前言/序言
  这不是一本关于我生平的自传,虽然书中涉及许多我的生活。首先,怀着对时间应有的崇敬,我相信自己尚有充足的时光来从事一些其他的使命。其次,就像题目所说的那样,本书写的是我向期货市场的“投奔”历程。虽然开头部分花了一些篇幅记述了我童年、青年时期的个人生活,但全书的重心——是啊,绝大部分——却是对我和期货市场之间的“恋爱史”的记录。也许有人会说,我的生活消耗在工作当中,生活和工作是合二为一、不分彼此的。我却要申明,这两者存在着显著的不同。不错,我认为几乎所有人至少有两种生活:私人生活和公开生活。近年来,我们的这两种生活越来越多地混同起来,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每个人有更多的情况为人知晓、被人记录、向人汇报。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两种生活的区分还是存在的,我也是这样。如果您相信,《逃向期货》是关于我在期货市场中公开生活的故事。虽然恐怕是多此一举,但我仍然必须说明,本书所记录的一切仅凭一个人是无法做到的。在建立现代期货市场的过程当中,我得到了交易所内外数千名个人的帮助。但我却不能将这所有人中哪怕是一部分人的名字在本书或其他什么地方写下来。在现今这个世界中,许多在社会中取得高位,尤其在政府中官位显赫的人,当有一天在书写他们的成就时,我怀疑他们是否会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他们有写日记的习惯,或是用其他方式记载他们的所作所为。我没有这样的日记或是记录。说实话,在本人从事期货市场领导工作期间,大多数时候我根本没有动过将来某一天动笔写自传的念头。因此,本书所述多是来自于记忆。哦,当然,随处都有正式记录、介绍册子、书籍和大量的报刊文章,但这些东西都无法以任何形式将那些在这25个年头里与我打过交道的人一一确认出来。我可以叫出一些人的名字,但对于那些我无意中遗漏未提的人们,请接受我深深的歉意。同样,我无疑会错过一些有趣的故事和遭遇。部分原因是,出版商给我的时间空间颇为有限。正如每一个电影导演会告诉您的那样,许多东西都留在了剪辑室的地板上面。而且一人觉得值得回忆的事情对于另外一人来说不一定有意义。不过,关于那些我还记得的事件,那些对我来说、对这个故事来说意义重大的事件,我相信我写到了点子上。至于我如果真正遗漏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我再次致以诚挚的歉意。有可能的话,我在续集中再加以弥补吧。然而,我必须单独列出一个人,对他公开表示我的感谢。这个人就是我亲爱的朋友、尊敬的导师、杰出的教师、经济学思想的指路明灯:米尔顿·弗里德曼。我禁不住重提我在《利奥·梅拉梅德论市场》中的陈述:没有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支持,没有他知识的指引,没有他协助我们开启机会之门,没有他长期地、毫不动摇地信任我们的事业,我无法具备实现我目前成就的勇气和意志。同样应该指出的是,如果没有我的妻子贝蒂、我的孩子艾戴尔、乔丹和戴维的全力支持,我便丧失了建立事业的基础。我的家人,特别是贝蒂,懂得他们所起作用的重要,尽管我是唯一获得殊荣的人。但有一点值得肯定,没有他们的热爱和理解,没有他们愿意牺牲和我在一起的时间,任由我去无定时,没有他们对我梦想和斗争的不渝支持,我就不能成就今天的事业。虽然世人常常不能充分嘉许这种支持的价值,我却完全清楚其分量并对他们做出的牺牲永怀感激。相同地,虽然是以不同的方式,我也永远感谢艾莉桑·玻丝娜在我完成本书创作中所提供的协助。她对此事的投入、娴熟的组织以及她的专业技巧都是本书能够付梓所不可或缺的。更不用说,鲍勃·塔玛金,我的私人朋友兼文学指导,他的专业才能对这一过程举足轻重。塔玛金花了六年大好时光撰写Merc的正史,因此其对资料的掌握和对全盘事情的了解程度是无可替代的。最后我也要感谢麦尔斯·汤普森公司、约翰·威利父子公司、南希·玛尔克斯·兰德公司、出版开发公司,谢谢它们出版此书时的专业劳动。本书力图记录的是全球市场中一段最为激动人心、革命性的阶段。这段历史代表了期货市场那几乎不为人所理解的嬗变。我在1983年名为《期货的未来》中试图这样解释:我们的市场,自久远以来就是农业独特专有的领地,然而这个市场一夜之间竟仿佛变为一整套金融业运行的系统;我们的市场,100多年来一直严格地局限在有形的、可储藏的产品领域,突然间抛掉了所有的这些基础要求,迎来了牲畜、外汇、政府债券和股票指数;我们的市场,公认的势力范围不能越过证券领域半步,却堂而皇之地推出相应产品,将传承已久的界定一概抹杀;我们的市场,出生时就决定了其实物交割的命运,却打破了基因密码,生成了无需实物交割的产品;我们的市场,昨天还为人所不屑、不敬,今天却已然成为金融家族中不可或缺的成员。是啊,在过去的20年间,金融期货的辉煌成就在整个商业界来说是独一无二的,这说明一个合乎潮流的观点本身富有多么巨大的力量。统计数字虽然不足为据,但仍可显示出变化的戏剧性。在1971年金融期货诞生的前夕,美国期货市场上的交易量为1406万张合约,而当时还没有任何一家外国交易市场有如此规模。而20年之后,即1991年,美国期货交易所的期货和选择权的交易总量为3。25亿张,上涨超过21倍,这着实让人吃惊。而其中农业合约量仅占区区19%。同年,国外日益蓬勃的金融交易市场成交量达到2。3亿张合约,数量也同样可观。我命中有幸参与了本书所述及的这段历史。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上一篇:从一名普通投资者到优秀操盘手必备操作技巧The Practical Guide to Wall Street
下一篇:涨停板分时图短线快速盈利实战技法 李凤雷 著
回复

举报

QQ|

GMT+8, 2024-11-25 10: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