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资源-股票学习站-学炒股-股票课程-炒股教程-分析选股指标-入门基础知识

 找回密码
 注册昵称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发新帖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证据说话的技术分析上下共2册 台湾寰宇 David Aronson黄嘉斌译

 
    [-----复制链接-----]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2
楼主
2020-4-15 09:14:54
【资料名称】:让证据说话的技术分析(上)试读     
【资料描述】:

  让证据说话的技术分析(上下) Evidence Based Technical Analysis
  分类:股票
  作者: David Aronson
  译者: 黄嘉斌(译)
  出版社: 寰宇出版
  出版日期:2008-07-25
  定价: 上册350元,下册350元
  『透过清晰的说明,艾隆森解释传统技术分析方法的理论性瑕疵,以及效率市场假说的错误前提与结论,发展适当的新技术分析方法,并且检定其效力。读者可以由本书学习很多东西。』
  内容简介
  【荣誉纪录】
  ★学思行TAAZE 100年寰宇投资季技术分析 │第5名│2011/8/05│
  ★贺本书荣获Money钱杂志2010年11月份,推荐为技术线形实用书籍。
  ■『透过清晰的说明,艾隆森解释传统技术分析方法的理论性瑕疵,以及效率市场假说的错误前提与结论,发展适当的新技术分析方法,并且检定其效力。读者可以由本书学习很多东西。』
  ——杰克.史瓦格,《金融怪杰》、《史瓦格期货技术分析》作者
  ■技术分析如果要展现其宣称的功能,就必须被提升到严格的科学领域。科学方法是唯一能够从市场资料内淬取有用知识的理性方法,也是判断某种技术分析是否具备预测能力的唯一理性方法。作者称此为「证据为基础的技术分析」(evidence-based technical analysis,EBTA)。透过客观观察与统计推论(即采用科学方法),EBTA可以把神奇思考与盲目相信演变为随机漫步的冷酷怀疑。
  ■ 全书分为(上)(下)册,两大篇九章;第一篇探讨EBTA的方法、哲学与统计学基础;第二篇则引用25年的历史资料测试6,400种多-空二元技术法则的绩效。EBTA检视我们能够如何引用科学方法,以及最近发展的统计检定程序,判断技术交易讯号的真正有效程度。本书详细说明这种运用技术分析的新方法—完全不同于传统技术分析—只采用客观界定的技术法则。
  作者简介
  David Aronson
  大卫.艾隆森(David Aronson)
  艾隆森是纽约巴鲁克学院席克林商学院(Baruch College's Zicklin School of Business)的助理教授,负责研究院学生的技术分析课程,他也是金融工程方面的专业研究者,担任Hood River Research Inc.的副总裁(该公司专门设计讯号滤网与预测模型)。
  过去,他曾担任Spear, Leeds and Kellogg的专业交易员与技术分析师,以及Raden Research Group Inc.的总经理(这是一家顾问公司,设计资料探勘软体PRISM,以及各种交易系统与滤网)。
  他曾经创办AdvoCom Corporation,运用最佳化投资组合技巧,管理客户的资金,提供顾问服务。他于1967年于拉法叶学院取得哲学学士学位,曾经参加萨尔瓦多的和平部队。
  推荐序
  ■本书重要论述:技术分析如果要展现其宣称的功能,就必须被提升到严格的科学领域。科学方法是唯一能够从市场资料内淬取有用知识的理性方法,也是判断某种技术分析是否具备预测能力的唯一理性方法。作者称此为「证据为基础的技术分析」(evidence-based technical analysis,EBTA)。透过客观观察与统计推论(即采用科学方法),EBTA可以把神奇思考与盲目相信演变为随机漫步的冷酷怀疑。本书的第二个论述:技术分析所提供的一些通俗智慧,并不能被视为有效知识。
  ■全书分为(上)(下)册,共两大篇九章;第一篇探讨EBTA的方法、哲学与统计学基础;第二篇则引用25年的历史资料测试6,400种多-空二元技术法则的绩效。EBTA检视我们能够如何引用科学方法,以及最近发展的统计检定程序,判断技术交易讯号的真正有效程度。本书详细说明这种运用技术分析的新方法——完全不同于传统技术分析——只采用客观界定的技术法则。
  ■ 作者对于本书有四项期待:第一,希望本书能够刺激技术分析者之间的对话,最终让这方面的学问能够建构在更坚固的智识基础上;第二,鼓励有志者继续朝这个方向拓展;第三,鼓励技术分析使用者要求这方面的产品与服务提供更多的「牛肉」;第四,鼓励技术分析者(不论专业与否)了解他们在机器-人性互动关系之间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样可以加速EBTA知识的发展。
  上册目录
  谢辞
  导论
  第I篇方法论—心理学—哲学—统计学的基础
  第1章客观法则与其评估
  第2章主观技术分析的效力错觉
  第3章科学方法与技术分析
  第4章统计分析
  第5章假设检定与信赖区间
  附注
  下册目录
  谢辞
  导论
  第6章资料探勘偏颇:笨蛋追求的客观技术分析
  第7章非随机价格变动的理论
  第II篇案例研究:S&P 500指数的讯号法则
  第8章S&P 500资料探勘法则案例研究
  第9章案例研究结果与技术分析未来展望
  附注
  精选摘要
  技术分析是研究金融市场资料重复发生的型态,借以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1。技术分析包含很多方法、型态、讯号、指标与交易策略,各有其拥护者,他们都各自宣称相关方法有效。
  很多传统或运用普遍的技术分析方法,其处境有些像医学还没有从民俗疗法演变为科学之前的状况。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方面的生动描述与经过细心挑选的轶事,但很少看到客观的统计证据。
  本书的主要论述是:技术分析如果要展现其宣称的功能,就必须被提升到严格的科学领域。科学方法是唯一能够从市场资料内淬取有用知识的理性方法,也是判断某种技术分析是否具备预测能力的唯一理性方法。我称此为「证据为基础的技术分析」(evidence-based technical analysis,EBTA)。透过客观观察与统计推论(换言之,采用科学方法),EBTA可以把神奇思考与盲目相信演变为随机漫步的冷酷怀疑。
  不论是技术分析或其他类似领域,要由科学角度切入,显然不容易。科学结论往往不同于直觉观察。过去,人们认为太阳围绕着地球运转,但科学资料显示这种表面现象是错的。凭借着事物表象所归纳的知识,很容易发生错误,尤其是碰到复杂或高度随机的现象,而此两者正是金融市场行为的典型特色。科学方法虽然不能保证从浩瀚的市场资料内,提炼出珍贵的黄金,但不科学的方法几乎一定会产生虚假的结果。
  本书的第二个论述是:技术分析所提供的一些通俗智慧,并不能被视为有效知识。
  为了要说明一般技术分析提供的知识为何不足以信赖,首先要区分两种型式的技术分析:主观与客观。这两种处理方法都可能产生错误信念,但原因不同。
  客观的技术分析方法,具有非常明确而可重复进行的程序,讯号没有模棱两可之处。这种方法可以透过电脑运作,针对历史资料进行测试。历史测试结果可以接受严格的计量评估。
  主观的技术分析方法,则没有明确的程序。由于内容相对含糊,有赖分析者本身的主观解释。因此,主观技术分析不适合由电脑运作、也不适合做历史测试,其绩效当然也很难做客观评估。基于这个缘故,我们很难拿出明确证据来驳斥主观技术分析。
  由EBTA的立场来看,主观方法造成的问题很棘手。主观技术分析大多提供没有明确意义的主张,虽然沾染着认知内涵的假象。由于这类方法没有明确说明如何运用,不同分析者根据相同一组资料所做的结论也可能大不相同。因此,这类方法提供的预测是否有用,原则上没有办法做判断。传统的图形分析11、手工绘制的趋势线、艾略特波浪理论12、甘氏型态……等都属于这类范畴13。主观技术分析是一种宗教,涉及信仰的问题。不论有多少经过挑选的验证案例,都没有办法弥补这类方法的缺失。
  虽然缺乏认知内涵,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证据,但这类主观方法还是不乏信徒。本书第2章解释人类思维存在多方面瑕疵,即使没有明确证据、甚至在明显相反证据之下,还是可以产生坚强的信念。
  客观的技术分析也可能产生错误的信念,但架构是不同的。这些错误可以回溯到客观证据的不当推论。请注意,一种客观方法在历史测试过程能够提供利润,并不足以证明该方法确实有效。历史绩效可能欺骗我们。某种预测方法的历史测试成功,是该方法具备预测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所以,历史测试成功,并不代表未来运用就能够获利。过去绩效优异,可能是因为运气,也可能是资料探勘造成的向上偏颇。历史测试绩效究竟是源自于运气,或是好的方法,必须透过严格的统计推估来确定。这是本书第4章与第5章的讨论主题。第6章将讨论资料探勘偏颇的问题。关于资料探勘,如果处理正确的话,这是现代技术分析者取得知识的有效方法,但相关结果必须运用特殊的统计检定。
  EBTA为何不同?
  证据为基础的技术分析(EBTA)有何不同于一般技术分析呢?首先,EBTA只考虑有意义的主张——能够根据历史资料进行检定的方法。其次,EBTA采用精密的统计推论技巧,借以判断某种方法是否确实具备获利效力。所以,EBTA的根本目的,是寻找确实有用的客观方法。
  EBTA排除任何形式的主观判断。主观的技术分析甚至不能称为错误,也就是说什至连错误的资格都没有。任何错误(不真)的陈述,至少必须具备能够接受检定的认知内涵。主观技术分析的陈述并没有这种内涵。乍看之下,这些陈述虽然似乎蕴含着知识,可是更进一步分析之后,将发现它们只有空泛的主张。
  很多新世代产品的推销,往往充满这种空泛主张。他们宣称,你只要戴上这种特殊金属手链,就会调节体内的磁场,全身活力奔腾。你打高尔夫球的成绩也会显著进步,甚至可以改善爱情生活。可是,这些主张都没有明确的内容,其宣称的功能都不能接受检定。换言之,我们没有办法利用客观证据来证明这些主张正确或不正确。主观的技术分析也是如此,它们不接受客观证据的考验。所以,它们落入信仰的范畴。
  反之,有意义的主张可以接受检定,因为其承诺是可衡量的。这些主张必须说明高尔夫球的成绩会进步多少,活力会增进多少。我们可以透过实际资料来证明或反驳前述主张。
  由EBTA的立场来看,主观方法的倡导者面临一些选择:或是重新建构为客观方法(如同某位艾略特波浪理论家建议的14),接受客观资料的检定;或者承认相关方法只能做为信仰的对象。甘氏线也许确实能够提供有用的资讯;可是,就其目前的形式来说,我们拒绝承认这属于知识范畴。
  在客观技术分析的领域里,EBTA并不会轻易接受历史检定结果。相反地,任何历史检定都必须接受严格的统计评估,判断其绩效是否源自于运气、是否存在偏颇?如同我们在第6章将讨论的,很多情况下,优异的历史测试绩效只是资料探勘傻子的黄金。这可以解释为何很多技术方法的历史测试绩效杰出,却不适用于实际操作的原因。EBTA运用严谨的统计方法,尽可能资料探勘偏颇。
  由传统技术分析演变到证据为基础的技术分析,其中也涉及专业道德意涵。对于分析师来说,不论其提供的服务形式如何,其所做的建议在道德上与法律上都应该要有合理的基础,不该做没有根据的主张15。可是,分析的合理基础又是什么呢?就是客观的证据。主观的技术分析方法不符合条件。在EBTA架构下提供的客观技术分析,则合乎这种标准。
  我所批判的是哪类的技术分析?
  我从1960年开始研究技术分析,当时年龄是15岁。高中与大学时代,我利用圈叉图追踪不少股票的走势。1973年,我开始从事股票经纪业务,从这个时候开始也由专业立场采用技术分析,随后又进入一家软体开发的小公司雷登研究集团(Raden Research Group Inc.,专门从事金融市场电脑人工智慧学习与资料探勘的研究),最后则进入史匹尔-里兹-开洛格(Spear, Leeds & Kellogg)担任专业股票交易员31。1988年,我取得市场技术协会颁发的市场技术分析师(Chartered Market Technician)资格。我个人收集的技术分析相关书籍超过300本。在这个领域内,我曾经发表10几篇专业论文,也经常到处演讲。目前,我在纽约市立大学巴鲁克学院(Baruch Colledge)奇克林商学研究所(Zicklin School of Business)讲授技术分析课程。我坦然承认自己过去所发表的论述与研究,大体上都不符合EBTA的标准,尤其是在统计显著性与资料探勘偏颇方面。
  服务于史匹尔-里兹-开洛格的5年期间内,实际操作绩效让我对于技术分析长期累积的信心开始产生怀疑。我所深信的东西,竟然会失灵到这种程度!到底是我个人的缘故,或是技术分析本身有问题?我在学术领域所受到的哲学训练,促使我进一步思索。一直到我阅读下列两本书之后,终于相信自己的疑惑是有根据的:汤玛斯.基洛维奇(Thomas Gilovich)的《我们如何了解事物并非如此》(How We Know What Isn't So),以及麦可.薛莫(Michael Shermer)的《人们为何会相信荒诞不稽的玩意儿?》(Why People Believe Weird Things)。我的结论:包括我在内的技术分析者,知道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东西,相信一些荒诞不稽的玩意儿。
  技术分析:艺术?科学?迷信?
  技术分析圈子里始终存在一种争议:技术分析属于科学或艺术?事实上,这个问题问得不好。比较适当的说法应该是:技术分析是建立在迷信或科学之上?在这个架构上,争议就不存在了。
  有些人认为,技术分析涉及太多细节与解释,所以其知识不适合表达为可供科学检定的格式。对于这种说法,我的回答是:不能检定的技术分析,看起来好像是知识,实际上不然。这是属于占星术、卜卦……等迷信的领域。
  我对于本书有四项期待。第一,我希望本书能够刺激技术分析者之间的对话,最终让这方面的学问能够建构在更坚固的智识基础上;第二,鼓励有志者继续朝这个方向拓展;第三,鼓励技术分析使用者要求这方面的产品与服务提供更多的「牛肉」;第四,鼓励技术分析者(不论专业与否)了解他们在机器-人性互动关系之间扮演的重要角色,这可以加速EBTA知识的发展。
  无疑地,某些技术分析同业可能不会赞同本书的观念。这是很好的现象。牡蛎经过沙子的刺激,才会孕育珍珠。我恳请这个领域的工作者,把精力发挥在真正的知识上,不要去防御那些不可防御的东西。
  名师推荐
  李伟仁 推荐本书:
  读完「EBTA让证据说话的技术分析」一书,将使得传统依赖技术分析操作的交易者产生新的体认。坊间多少投顾公司、或是号称波浪大师之类的吹嘘者,将因本书有别以往的重要观念的提示而全然改观。以2008年为例,几乎所有以顺势指标写的程式单都是获利满满,而程式构成的因素,许多都建构在技术分析的原理之上。今年会获利的理论或程式能否持续运用在明年?我想没有人可以保证,正因如此,要说以同一套策略或是传统技术分析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久的期间持续获利,在缺乏科学证据的佐证之下,应该会有一定的困难程度。
  简而言之,真正在市场的赢家会知道并不是靠单一缺乏证据的技术分析就能从中获利,即使偶有获利,长期下来还是无法让资产稳定成长。期货及选择权市场瞬息万变,在第一线金融机构服务多年,也见证了七成以上散户皆为亏损出场的传言绝非空穴来风,倘若投资者还是以传统观念在市场中搏斗,或是只凭书中理论上场博杀,下场将不乐观。全球的投资市场均有差异,假使以国外翻译书籍的技术分析理论贸然进场,若没有加以验证及实战,要想稳定获利则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此书提供市场投资者一项新思维,是近期不可多的操作宝典,诚挚推荐给各位读者!
  何志伟 推荐本书:
  作者以自己丰富的交易策略开发经验,加上对交易领域文献的研究,整理出这本经典之作。将技术分析从以往的主观认定的方法,推进至以统计与数据分析的境界。让读者可以从一个客观的观点来检视技术分析的效力。
  其中作者对于利用资料探勘(Data Mining)来发掘可用的技术分析法则的检验过程,更是以相当严谨的角度来做检验。就是希望避免一般人误以为看到一条往右上角45度的资金曲线就等于找到一个圣杯。所以其检验出来的结果自然令人信服。
  同时作者也将以往适用于交易领域的常见谬误及人性的弱点一并点出。可以说是涵盖范围相当宽广的一本书。
  王力群 推荐本书:
  这本书是从『科学』与『哲学』的角度来讲解金融市场的本质,以及验证技术分析的可靠度。内容充满了智慧!值得台湾的书籍作者以及网路版主学习。学习什么?学习『思考的深度』。
  如果您是设计『操作系统』的初级赢家,尤其是有独立能力研发『电脑自动交易系统』的赢家,我建议您一定要看这本书。一般来讲,在设计系统的时候,当事人最容易略掉技术分析中关于『哲学』的那一部份!那些哲学是无形的,如果失去哲学的论证,整个系统到最后几乎一定都会崩坏。换言之:如果不懂无形的哲学,就会失掉有形的金钱!

让证据说话的技术分析上 试读


让证据说话的技术分析上
让证据说话的技术分析下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上一篇: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投资战略适用性分析 波涛 著
下一篇:引爆流行Hit Maders:The Science of Popularity in an Age of Distraction
回复

举报

QQ|

GMT+8, 2024-11-25 20: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