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资源-股票学习站-学炒股-股票课程-炒股教程-分析选股指标-入门基础知识

 找回密码
 注册昵称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发新帖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蠹鱼文丛系列(套装10册) 陈子善 叶瑜荪 李辉 浙江古籍出版

 
    [-----复制链接-----]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2
楼主
2020-4-15 03:03:33
【资料名称】:蠹鱼文丛系列(套装10册)    
【资料描述】:

  编辑推荐
  套装包含《浙江籍》、《漫话丰子恺》、《潮起潮落——我笔下的浙江文人》、《越踪集》、《文苑拾遗》、《问道录》、《立春随笔》、《苦路人影》、《剪烛小集》、《入浙随缘录》共十本作品。
  “蠹鱼文丛”紧紧围绕浙江地域文化,旨在通过挖掘浙江丰厚的人文传统,带领读者走进老派文人的精神世界。策划者表示,希望文丛在“缅怀浙江文人风采,评点现代文坛成就”的同时,成为有趣、有料、有识、有文采的书香读物。
  内容简介
  “蠹(dù)鱼文丛”10册,包括:陈子善的《浙江籍》、徐重庆的《文苑拾遗》、叶瑜荪的《漫话丰子恺》、扬之水的《问道录》、孙郁的《苦路人影》、徐雁的《越踪集》、王稼句的《剪烛小集》、子张的《入浙随缘录》、朱航满的《立春随笔》、李辉的《潮起潮落——我笔下的浙江文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诸多“高峰人物”,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徐志摩、戴望舒、施蛰存、陈梦家、赵萝蕤……都是浙江人,“蠹鱼文丛”的作者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资深研究者,甚至与有些大家有过很深的交游。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要去见这些大家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一封书信约定,便可欣然前往。
  因而,“蠹鱼文丛”写出了很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细节,有趣可读,立足于挖掘浙江丰厚的人文传统,带领读者走进老派文人的精神世界。
  目录
  浙江籍
  插图
  自序
  辑一 月旦之页
  鲁迅识小录
  关于《达夫全集》及其他
  戴望舒的小说
  “赌博”小说和“影射”小说:邵洵美《贵族区》序各具特色的徐 纪念集
  从柯灵的《粉蝶儿的故事》说起
  苏青的《结婚十年》
  “张派”小说家李君维
  董鼎山和他的《幻想的地土》
  《知堂杂诗抄》出版始末:周作人致郑子瑜书札初探“周越然作品系列”序
  茅盾的《美国人对中国新文艺的兴趣》
  丰子恺集外文《上海中秋之夜》
  朱自清笔下的鲁迅
  曹聚仁港版著作举隅
  倪贻德的《艺苑交游记》
  梁实秋与胎死腹中的《学文季刊》
  冯雪峰编《郁达夫选集》
  孔另境的《秋窗集》
  穆时英写“中年”
  王佐良的新文学观
  司明写上海人
  沈苇窗说“倾城”
  集诗人、文评家和翻译家于一身:《林以亮佚文集》编后略谈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刘大白的《桃花几瓣》
  徐志摩三题
  孙大雨和泰戈尔
  刘荣恩:迷恋古典音乐的新诗人
  自由,爱情:殷夫译裴多菲诗杂谈
  艾青的《土地集》
  陈梦家的《梦家诗集》
  《吴兴华全集》出版引起的思考
  宋春舫的《从莎士比亚说到梅兰芳》
  陈楚淮其人其剧
  辑二 怀旧之什
  胡愈之印象记
  纪念许钦文先生
  历历前尘吾倦说:琐忆俞平伯先生
  最长寿的新文学作家章克标
  我与夏公的交往
  我与巴金老人的四次见面
  鲁迅称楼适夷为“适兄”
  怀念林淡秋
  葛岭之忆
  钱君匋与《钱君匋艺术随笔》
  记忆中的赵萝蕤先生
  唐弢先生关于《〈申报·自由谈〉杂文选》的通信侧写“听风楼主”
  我所知道的金性尧先生
  附录 本书评论作家籍贯一览
  漫话丰子恺
  插图
  丰子恺先生的信仰(代序)
  辑一 垂柳
  世事沧桑识丰翁
  丰子恺故乡的遗憾
  正直人住正直屋——缘缘堂建筑轶闻
  丰子恺先器识而后文艺
  丰子恺一诺千金作《护生》
  末劫时代的救心之举——新发现的丰子恺启事手稿“欣及旧栖”的缘缘堂情结
  石门丰氏的家风与家教
  丰子恺家的趣味教学
  丰子恺家的放生趣闻
  丰子恺的兄妹情
  辑二 新燕
  别具一格的“子恺漫画”——纪念丰子恺诞生一百周年“子恺漫画”的德与才
  丰子恺的“古诗新画”
  子恺漫画的抗战洗礼
  丰子恺漫画的台湾情缘
  风神潇洒画缘中——重读子恺先生漫画
  丰一吟的画缘
  辑三 桐影
  丰子恺的“乡情散文”
  略谈“缘缘堂续笔”在丰子恺散文中的地位
  丰子恺民俗缘摭谈
  丰子恺与回文诗
  丰子恺书简中的《断食日志》信息
  丰子恺致汪馥泉书信年代考
  辑四 世缘
  “抚兹一幅画,感君三代情”——赵朴初与子恺漫画一部几经劫难的缘缘堂藏书
  丰子恺与开明书店
  草堂终古说缘缘——陈从周与缘缘堂
  达夫之辨
  草堂重叙白鹅情——陪夏宗禹先生重访缘缘堂
  “子恺漫画”薪传有人
  文理兼通的两栖学者——记若己有居主人
  寂寞星光——张星逸先生晚年记
  容园竹刻子恺缘
  辑五 余馨
  不可拘泥其“事”,应该观察其“理”——“弘一可钦不可学论”漫议百年沧桑话“乐石”
  《丰子恺墨迹》后记
  西曲东渐话《送别》
  《送别》余韵续谈
  丰子恺的艺术人生
  后记
  潮起潮落——我笔下的浙江文人
  插页
  插图
  冯骥才:不能拒绝的神圣使命
  潮起潮落,蒋梦麟回家
  读海外书简,愧对施蛰存
  施蛰存:执拗的智者
  丰子恺的窘状
  风云莫干山
  卖艺黄家,艺术如此可爱!
  郁风:美比历史更真实
  戴望舒:走不出的雨巷
  凝望雪峰
  为什么老头儿嚎啕大哭?
  冯亦代与郑安娜:陪都迷离处
  艾青: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
  插上诗的翅膀,飞向天空
  顽强的她,又一次挺了过来
  董鼎山:天下真小,小桥很长
  董乐山:找一片天空自由呼吸
  夏衍眼中的周扬
  沈从文与徐志摩:友情常在心中
  又到嘉兴忆当年
  长空万里,落叶萧萧
  何满子:自龙门而来
  越踪集
  插图
  彩插
  愧无锦绣报两浙(自序)
  “楷模天一阁”
  宁波—杭州两地访书记
  “南周北马”
  秀州书香纪行
  甲申暖冬杭州、嘉兴、宁波、永康一周记
  丙戌晚秋宁波、湖州行记
  丁亥夏日杭州沈氏旧书店纪行
  高诵芬女士回忆录《山居杂忆》
  丁亥晚秋湖州“皕宋楼暨江南藏书文化国际研讨会”纪行徐桢基先生的《潜园遗事》
  戊子早春杭州、萧山行记
  戊子夏日杭州、福州、温州行记
  朱月瑜先生小说集《大屋的丫环们》
  戊子夏秋间海宁、安吉、杭州行记
  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集》
  戊子冬日杭州归去来记
  己丑春雨中的新碶之旅
  己丑初夏浙东、西行记
  浅斟一杯杨梅酒——致上林书社的文友们
  己丑岁尾嘉兴行记
  甲午春日的金华、衢州行记
  乙未春日的杭州、台州阅读推广行记
  丙申冬日的宁波阅读推广之行
  丁酉春夏走南行北的阅读推广之旅
  德清一周记
  “圆满的自亮”——解读北京大学教授赵萝蕤女史的才学人生文苑拾遗
  序一
  序二
  辑一 文坛佚闻
  关于鲁迅1907年在东京作的一首佚诗
  徐锡麟被杀,鲁迅是否不主张发通电?——兼答龚济民同志新版《鲁迅全集》注释中两位人物的卒年
  刘子政和他的《福州音南洋诗·民间歌谣》
  郑振铎没有编过《新中国》月刊
  作家、建筑师林徽因
  白采和《羸疾者的爱》
  苏曼殊译《悲惨世界》
  郁达夫遇难前后
  徐志摩译过《死城》
  南京的《文艺报》
  被扼杀在胎中的《光慈全集》
  刘延陵的《杨柳》
  关于胡秋原八十寿辰演讲会
  从纪念洪昇引起的联想
  何公超二三事
  谁还记得叶德均
  记述都不可靠——关于曹聚仁谈郁达夫与王映霞《浮生六记》后两记是王均卿假托
  沈老的一件小事
  梁羽生先生的赠书
  关于『左联』成立时的两点史实
  应当编一部《海外华文文学编年大事记》
  九十年代值得为海外华文文学做的几件事
  辑二 名人遗物
  李健吾给赵景深的新婚贺礼
  王映霞的一方印和《遗嘱》
  谈张允和的一封信
  沈苇窗遗札
  再谈沈苇窗的一封遗札
  赵慧深遗札
  『文化大革命』中一封追讨预支稿费函
  我还活着——关于巴金的一封书信
  由陈从周的一封信谈起
  陈立夫先生的半封书信
  读陆小曼《临黄鹤山樵山水图》
  辑三 辛亥史料
  陈英士先生二三事
  陈英士曾发起融洽汉满禁书会
  陈英士与南社
  陈英士牵合孙中山婚姻
  陈英士归葬史事
  陈英士焚尸
  辛亥志士陈蔼士
  任鸿隽菱湖寻根
  任鸿年捐躯反袁
  关于陈英士的夫人及长子
  镇压辛亥武昌起义的丁士源
  辑四 湖州人文
  包承善及其《半日读斋日记》
  钱玄同办《湖州白话报》
  现代小说家施瑛
  陈果夫先生与中医药
  怀念赵萝蕤先生
  从衣裳街走出的神学家
  近代科学前驱张福僖
  杨光泩烈士和他的子女
  俞氏三代颂廉吏
  关于闵齐伋绘刻《西厢记彩图》
  同治年湖州府正堂官封
  潜园古今谈
  抗战时『嘉业堂』幸存经过
  湖州百年前的股份制公司
  珍宝归来记
  湖笔精神赞
  辑五 秉烛闲谈
  张爱玲的『遗嘱』执行人——宋淇
  京剧会成绝响吗?
  花花花
  能否传名一百年
  『青春』是心态
  秀才人情
  幸运的阿炳
  读书与藏书
  不为五斗米折腰
  咬字嚼词
  结语说
  问道录
  关于梵澄先生——《读书》十年日记摘抄
  绿窗下的旧风景
  谷林先生的最后一通来书
  今在我家
  泗原先生
  萝蕤师——《读书》十年日记摘抄
  关于南星先生
  尽情灯火走轻车
  『应折柔条过千尺』——送别杨成凯
  以『常识』打底的专深之研究——孙机先生治学散记仰观与俯察
  《从历史中醒来》跋
  我与书
  后 记
  立春随笔
  辑一 聚散
  理想的读者
  签名本搜寻记
  鹤西的书
  购谷林签名本记
  寂寞的常风
  戈革的才情
  唐弢的赠书
  丰子恺著作收藏记
  聚散
  车辐的三册藏书
  堪隐斋书事
  辑二 缘分
  张中行的读者
  『谢谢捧场!』——李文俊文集漫笔
  张世英访问记
  我眼中的邵燕祥
  谁是Xiao Wenyuan
  杂记韩玉涛
  『多撒一颗种子』
  缘分
  微信中的《开卷》
  辑三 过眼
  『文章家』
  关于《夜读书记》
  钟叔河的书
  东瀛旧书肆闲抄
  立春书话
  关于《一岁货声》
  《知堂美文选》琐屑
  将错就错
  『似高手下棋无废子』
  毛边书杂记
  读书点滴四则
  书林过眼录
  后 记
  苦路人影
  自 序
  陈独秀晚年信札
  陈师曾的妙笔
  鲁迅的手稿
  鲁迅藏品小札
  戏曲文献之趣
  纸上烟云
  谈《梁启超家书》
  尺牍之音
  走向大众的知识人
  林徽因点滴
  报人张恨水
  凡人的交往
  超人与禅
  驳杂之文
  申涵光的诗
  关于《潜书》
  关于浦江清
  张伯驹的遗产
  黄裳先生
  国语、汉字、国语文
  旧诗词的余晖
  在『文学改良』的背后
  野性学问
  《苦雨斋丛书》
  闲人闲笔
  古文的路
  北大旧影
  剪烛小集
  题 记
  藏书票琐谈
  文献的延续
  天堂里的书房
  桑下拾零
  新书过眼录
  如冬画瓷
  泰州学派,中世纪的曙光
  岁杪检书记
  《全清词》错失举隅
  我与图书馆
  九中时代的点滴回忆
  株洲纪行
  佳人参差
  开卷总是有益
  书林中的一枝秀色
  宁文写意
  范成大《吴郡志》
  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
  王鏊《震泽先生集》
  沈复《浮生六记》
  顾禄《清嘉录》
  叶昌炽《语石》
  三更有梦书当枕
  耍货:纸叫鸡
  耍货:不倒翁
  遥远的市声
  《草云集》序
  《半月日谱》序
  《秋缘斋书事》序
  《宁心集》序
  《民国名人与民国广告》序
  《半屋随笔》序
  《待雨轩读书记》序
  《敷座而乐》小引
  《最美的食光》序
  《过云楼旧影录》序
  《开卷闲话九编》序
  《草虫画谱精编》序
  《楮墨芸香》引言
  《樱花居品书》序
  《留园导读》序
  《书话点将录》序
  后 记
  入浙随缘录
  自序
  逢人录
  初访半分园
  半分园主人的友情诗
  吴冠中:艺境与情怀
  戊辰夏,初访牛汉
  艾芜:久违了
  长沙三老小记
  不一样的杜衡
  韩羽《读信札记》一则
  蕾切尔·卡森
  『总之来信必复』——叶圣陶1976年日记片断
  送别杨绛先生
  乐读流沙河
  近志摩
  张爱玲:一轮瘦不下去的月亮
  闻铎录
  近木心——木心五周年祭
  『一个字一个字地救出自己』——木心·文学·自我救赎『我不再良善到可耻了……』——《同情中断录》释读木心:中国文学局外人?
  木心诗集六种札记
  木心印象答问
  览书录
  旧文两篇
  《读书》『编辑室日志』
  诗文评与书话体
  《桐荫话书》小引
  《周作人书信》毛边本
  《老照片》与《老漫画》
  《此刻》自序
  《历史·生命·诗》题记
  《辞海》情缘
  殷海光《中国文化展望》『出版说明』
  入浙随缘录
  行脚录
  车窗外的云南
  一块石头 两个半天
  桐乡寻踪
  飞临日本
  台北四日行
  京城四日小记
  从南京到天津
  那 年
  虚实雁荡山
  七月甘旅
  《入浙随缘录》跋
  精彩书摘
  鲁迅识小录
  从《呐喊》再版本说起
  《呐喊》1923年8月由北京大学新潮社初版,是鲁迅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也是中国新文学史上划时代的经典之作,本不必我再饶舌。但最近见到《呐喊》再版本,觉得还可再说说。
  《呐喊》再版本在初版本问世四个月之后,即1923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印行。封面装帧与初版本相同,深红色之上仅印书名和作者名,书脊上除了书名作者名,下部还印有“新潮社文艺丛书”,朴实无华。扉页也仍然与初版本相同,右侧印“文艺丛书 周作人编 新潮社印”,中间印书名“呐喊”,左侧印“鲁迅著”。版权页除了出版时间印作“一九二三年八月初版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再版”,“著者鲁迅编者周作人 发行者新潮社”仍与初版本相同,但“印刷者”却已不同,初版本为“京华印刷局”,而再版本改作“京师第一监狱”。换言之,《呐喊》再版本是由“京师第一监狱”印刷的,看来北洋时期就已由监狱犯人印书了,十分有趣。为此,唐弢后来在《闲话〈呐喊〉》中还说:“说句笑话,鲁迅先生和那时的‘囚犯’偏偏特别有缘。”此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版式不同,《呐喊》初版本是大32开毛边本,我所见再版本则是32开光边本,是否再版本全部都是光边本,抑或也是毛边本后来有一部分切成了光边,待考。
  值得注意的是,再版本版权页上半部分印的“新潮社文艺丛书目录”。“目录”共有七种(第三种即《呐喊》,目录中未再列):“一,《春水》,冰心女士诗集”;“二,《桃色的云》,爱罗先珂童话剧,鲁迅译”;“四,《华鬘》,周作人译,希腊英法日本诗歌及小品三十余篇”;“五,《纺轮故事》,法国孟代作,CF女士译”;“六,《山野掇拾》,孙福熙作,游记八十二篇”;“七,《托尔斯泰短篇小说》,孙伏园译”。第七种后来未出版。引人注目却又使人困惑的是周作人译《华鬘》,在周作人生前出版的各种著译中找不到这本《华鬘》,那么《华鬘》到底出版了没有?“新潮社文艺丛书”中确实有一本周作人的翻译集《陀螺》,1925年9月由新潮社初版,已改为“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七”而不是第四种了,第四种由《纺轮的故事》取代。《陀螺》内容正是希腊日本及其他各国诗歌,共278篇。因此,可以断定《华鬘》是《陀螺》的原名,但未出版,出版了的《陀螺》正是《华鬘》的扩充版。有必要补充一句的是,《陀螺》也是“京华印刷局”印刷的。
  当时,这种更改原定且已作了广告的新文学书名的做法并不鲜见,再举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李金发1926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的《雕刻家米西盎则罗》(“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中有“本书著者的其他作品”目录,第四种作“《荒年的食客》(诗集)(即出)北新书局出版”。但是在已经出版的李金发著作中,并无这本《荒年的食客》。实际情形是,八个月之后,即1927年5月北新书局出版了李金发的诗集《食客与凶年》,列为“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一(未标序号)。因此,也可以断定《食客与凶年》即为《荒年的食客》。不知李金发这个书目,也就不知《食客与凶年》还有个《荒年的食客》的原名。
  《食客与凶年》为“新潮社文艺丛书”最后一种,这就不能不再说这套丛书了。研究者一直对孙伏园主编《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津津乐道,当然并不错,然而,孙伏园自1920年10月起主持新潮社出版部的历史功绩也不可没,现在却几乎无人提及。他倡议编选这套文艺丛书,得到了周氏兄弟的鼎力支持。周作人亲自出任丛书主编,这大概也是他唯一一次担任文学丛书的主编,列为丛书第八种的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也是他亲编的。不过,《呐喊》是鲁迅自己编定的,这有鲁迅日记为证。1923年5月20日鲁迅日记云:“下午子佩来。伏园来,赠华盛顿牌纸烟一盒,别有《浪花》二册,乃李小峰所赠托转交者。夜去,付以小说集《呐喊》稿一卷,并印资二百。”同日周作人日记也有“下午伏园来”的记载,当天孙伏园一定在周氏兄弟家便饭,三人也一定谈兴甚浓。从中又可得知《呐喊》的印费二百大洋原来还是鲁迅垫付的。当然,孙伏园后来分两次归还了鲁迅。否则,《呐喊》就成了一本鲁迅自费出版的书了。
  不幸的是,从某种意义讲,可以视为鲁迅和周作人合作推出的《呐喊》在出版之时,即1923年8月,兄弟已经失和。鲁迅日记1923年7月14日云“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7月19日云“上午启孟自持信来,后邀欲问之,不至”,即为发端。尽管如此,《呐喊》初版和再版本的扉页和版权页仍赫然印着“周作人编”,为兄弟两人的此次合作留下了一个珍贵但又十分遗憾的记录。
  《呐喊》初版和再版本共印了多少册?两书扉页和版权页均无记载。但《呐喊》第三版于1924年5月改为鲁迅自己主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由北京北新书局印行时,扉页上竖行印明“一九二四年五月三版,4501—7500本”,这是对初、再版印数的延续。也就是说《呐喊》初、再版本共印了四千五百册。这个印数今天看来很普通,但《呐喊》后来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和产生的深远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上一篇:国学典藏:彩图全解道德经(超值全彩白金版)[春秋] 老子 任犀然
下一篇:绝对自控(硬派自我管理手册;NFL超级碗冠军、NBA名人堂教练、硅谷创业者、好莱坞导...
回复

举报

QQ|

GMT+8, 2024-11-25 05:5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