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资源-股票学习站-学炒股-股票课程-炒股教程-分析选股指标-入门基础知识

 找回密码
 注册昵称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发新帖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世民权力的逻辑:全四册 (时间的侧面-一生必读的历史人物系列)

 
    [-----复制链接-----]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2
楼主
2020-4-15 03:17:29
【资料名称】:李世民权力的逻辑:全四册
【资料描述】:

  内容简介
  集富二代、官二代、军二代与一身,他是如何野蛮生长的隋朝末年,隋炀帝不顾百姓疾苦,迁都洛阳,大兴土木,开凿运河,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与此同时,生性好战的他多次发起对外战争,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天下大乱。
  18岁的李世民见隋朝大势已衰,于是广交英雄豪杰,积极招兵买马,计划举兵反隋,成就野心。这时,他的密友、晋阳县令刘文静因受瓦岗军首领李密株连,被捕入狱。李世民以探视为名,与他在狱中拟定了起兵谋反、西进关中、创立帝业的大胆计划。但父亲李渊的摇摆不定让计划止步不前,于是李世民通过晋阳宫副监裴寂对李渊施展美人计,从而逼迫李渊谋反。
  李渊在晋阳起兵以后,李世民与其兄李建成并肩作战,分统左、右两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铁血征途……完美呈现唐初四大战役,翩翩公子如何成为*会打仗的皇帝大业十三年十一月,长安被攻克,李渊建立唐朝。李世民功勋卓著,被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
  此时的天下,枭雄林立,薛举、薛仁果、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十八路反王”割据四方,对立足未稳的李唐王朝虎视眈眈。皇帝李渊倍感压力,急需寻找一个能征善战、有勇有谋的人物统兵出征。
  李世民临危受命,出兵讨逆。面对凶狠残暴、心狠手辣的对手,李世民沉着应战,利用天时地理,运用心理战、水战、夜战,或以少胜多,出奇制胜,或以弱战强,稳操胜券。九年时间,他平西秦、攻陇西、夺太原;伐王世充、擒窦建德、战刘黑闼……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立下赫赫战功,谱写了军事史上的帝王传奇。
  血溅玄武门,讲述一个篡权者从夺权到控权的历程随着对手一个个被击溃,李唐江山日趋繁盛,李世民因平定四方立下的盖世功勋,被父皇李渊封为“天策上将”。
  然而攘外之后的安定,换来的却是手足之间的割裂。日益滋长的声望和野心一步步将李世民推向风口浪尖,而他本人也确实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王侯。与此同时,李渊一面欣赏着儿子超凡的才能,一面又时刻感受到了儿子给自己带来的威胁。于是,在接班人的选择上,举棋不定。感受到威胁的不止李渊,太子李建成看着李世民的威望水涨船高,早已坐立不安,于是,一场储君位之争的战斗打响了。
  于是李世民炮制杨文干事件嫁祸李建成,而后站在李建成一方的李元吉赠送烈马。想摔死李世民,接着李建成又收买尉迟恭,摆鸿门宴、策划在昆明池谋杀李世民……终于,李世民下定决心,在玄武门发动政变,反败为胜间,也背负起了杀兄、弑弟、屠侄、逼父的污名……毛泽东评李世民: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一代英主的失误和惋惜。
  从16岁在雁门关一战成名到逼迫父亲李渊谋反,从平定四方到玄武门辣手夺权,李世民从一个野心少年,逐步变成实干家、军事家、阴谋家。现在他如愿以偿,成为皇帝,将以一个政治家的身份,面对世人。
  唐王朝进入了崭新的李世民时代。他不计前嫌,启用李建成的旧部魏征,委以重任。而后整顿吏治,治贪反腐,厉行节俭,从谏入流,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手段。在用人上,他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使唐朝廷名相辈出,将星云集;在政治上,他励精图治,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在外交上,他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在军事上,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从此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被人称为“天可汗”。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晚年的李世民的心思越发让人琢磨不透,一系列的宫廷祸乱也因此蠢蠢欲动……
  作者简介
  陈唐,20世纪70年代生人,曾担任杂志主编、资深记者、专栏作家,现在自由写作。在阅读唐史时,对李世民时代的政治事件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有着独到的感悟。曾为此旅居西安,遍寻人文古迹,历时四年,终于著成长篇历史读物《李世民权力的逻辑》。
  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册
  第一章 谋逆
  第一节 狱中密谈
  第二节 野心家的风云际会
  第三节 裴寂设圈套,李渊中计
  第四节 晋祠阴谋
  第五节 将计就计,栽赃嫁祸
  第六节 空城计退突厥
  第七节 晋阳起兵
  第二章 宫廷政变
  第八节 太子失宠
  第九节 虚伪杨广奸计得逞
  第十节 血染隋宫
  第十一节 杨玄感起义
  第三章 李渊步步为营夺长安
  第十二节 李渊自封大将军
  第十三节 巾帼不让须眉
  第十四节 起兵第一仗:西河之役
  第十五节 世民雨中劝父亲
  第十六节 前后夹击战霍邑
  第十七节 李世民拜访房玄龄
  第四章 解雁门之围
  第十八节 世民河中拾诏书
  第十九节 隋炀帝被困雁门
  第二十节 摆疑阵救主
  第五章 战神
  第二十一节 偷袭卢明义老巢
  第二十二节 张须陀冒险求生机
  第六章 李渊摄政
  第二十三节 姐弟谈心:世民初露野心
  第二十四节 立傀儡皇帝,斩阴世师
  第二十五节 俘李靖,世民求情
  第七章 江都事变
  第二十六节 隋炀帝之死
  第二十七节 隋灭唐建
  第二册
  第八章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大战薛举
  第二十八节 薛举西进
  第二十九节 浅水原第一战:祸莫大于轻敌
  第三十节 薛举之死
  第三十一节 浅水原第二战:兵者,诡道也
  第三十二节 西秦灭亡
  第九章 立威望,歼灭大凉政权
  第三十三节 世民反间计灭凉
  第十章 英雄惜英雄
  第三十四节 李密之死
  第三十五节 魏征自荐
  第三十六节 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投唐
  第十一章 太原之争
  第三十七节 大意失并州
  第三十八节 刘文静口不择言丢性命
  第三十九节 李世民屠夏
  第四十节 柏壁之战
  第四十一节 尉迟敬德雀鼠谷降唐
  第四十二节 刘武周、宋金刚之死
  第十二章 一战擒二王
  第四十三节 罗士信巧取千金堡
  第四十四节 李世民二战单雄信
  第四十五节 王世充求和失败
  第四十六节 虎牢关战役
  第四十七节 轻取洛阳
  第四十八节 韦氏入秦王府
  第十三章 刘黑闼反唐
  第四十九节 烽火燃关东
  第五十节 洺水之战
  第五十一节 罗士信之死
  第五十二节 筑坝堵水,诱敌过河
  第五十三节 李建成擒刘黑闼
  第十四章 天策上将
  第五十四节 李世民和他的影子内阁
  第五十五节 天策府十八学士
  第五十六节 功高盖主太子忧
  第三册
  第十五章 杨文干事件
  第五十七节 避暑仁智宫
  第五十八节 阴谋:借刀杀人
  第五十九节 李渊调兵防谋反
  第六十节 李建成撞柱表清白
  第六十一节 谋反真假难辨
  第十六章 兄弟阋墙
  第六十二节 李元吉杀心再起
  第六十三节 险恶,元吉赠世民烈马
  第六十四节 两宠妃给李渊吹枕边风
  第六十五节 太子收买尉迟恭
  第六十六节 祸不单行,张亮入狱
  第六十七节 暗杀尉迟恭
  第六十八节 长孙氏帮夫
  第十七章 杀机重重
  第六十九节 鸿门宴:下毒
  第七十节 李渊出尔反尔
  第七十一节 折翼:房、杜被赶出秦王府
  第七十二节 巧遇常何
  第七十三节 昆明池谋杀计划
  第十八章 玄武门事变前奏
  第七十四节 棋子:太子宫的率更丞
  第七十五节 世民探二李态度
  第七十六节 秦王府:闭门谋划
  第七十七节 太史令:太白金星现秦王府
  第七十八节 阴险,孤注一掷出狠招
  第十九章 喋血玄武门
  第七十九节 不眠之夜
  第八十节 秦王妃战前动员
  第八十一节 埋伏临湖殿
  第八十二节 太子、齐王之死
  第八十三节 尉迟恭提刀现三泓池
  第二十章 世民称帝
  第八十四节 李世民入住东宫
  第八十五节 李渊禅位,李世民继位
  第四册
  第二十一章 平叛乱,伐突厥
  第八十六节 渭水之盟
  第八十七节 李艺叛乱
  第二十二章 人治
  第八十八节 两仪殿争功
  第八十九节 问政张玄素
  第九十节 魏征违皇令
  第九十一节 戴胄犯颜执法
  第九十二节 唐太宗罢相
  第二十三章 另类反贪腐
  第九十三节 钓鱼执法
  第九十四节 “温柔”肃贪
  第二十四章 推翻突厥帝国
  第九十五节 李靖巧攻定襄城
  第九十六节 唐军奇袭恶阳岭
  第九十七节 对内皇帝对外天可汗
  第二十五章 厉行节俭,君行仁政
  第九十八节 建洛阳行宫风波
  第九十九节 释放三千宫女出宫
  第二十六章 慎刑和恤刑
  第一百节 错杀张蕴古
  第一百零一节 制定慎刑制度
  第一百零二节 死囚释放一年主动归狱
  第二十七章 “逆才”魏征
  第一百零三节 长乐公主的嫁妆
  第一百零四节 君臣“暗斗”
  第二十八章 盛世牡丹离世
  第一百零五节 弥留之际的遗言
  第一百零六节 登塔看昭陵
  第二十九章 魏征的最后几年
  第一百零七节 十渐十克终疏
  第一百零八节 魏征之死
  第三十章 储位之争
  第一百零九节 拙劣的陷害
  第一百一十节 谋划政变
  第一百一十一节 李佑谋反
  第一百一十二节 废太子立李治
  第一百一十三节 武媚娘
  第三十一章 征讨高丽
  第一百一十四节 火烧辽东城
  第一百一十五节 攻打白岩城
  第一百一十六节 驻哔山之战
  第一百一十七节 被困安市城
  第三十二章 双面帝王的陨落
  第一百一十八节 唐太宗之死
  第一百一十九节 尾声
  精彩书摘
  第一节狱中密谈
  (1)
  公元617年的冬末春初,整个太原大地像是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带着懵懂和懒散,舒展着筋骨。经过了一个冬天沉寂的枯树上,若隐若现地露出了青涩枝芽,天空像被水洗过一样,碧蓝碧蓝的,连那缕缕白云,也如白雪般洁净。
  蒙山,连绵起伏的山峦层层叠叠,薄雾缭绕的山间,一位头戴青巾,身穿白袍的青年端坐马上,直视前方。从远处看,他似一容貌俊秀、神态飘逸的翩翩书生在吟诗抒情,可待走近再看,却发现他腰悬双剑,身背弓壶和箭囊,如武士般威风凛凛。
  他眉角上扬,眼神犀利,凝眸前望,如同一座雕塑,久久地俯瞰着晋阳宫方向。
  晋阳宫位于晋阳城东北角,曾是东魏孝静帝的权臣高欢建造的避暑宫。之后,由于杨广做晋王时,镇守过晋阳城,对此地很有感情,因此,在从晋王变成隋炀帝后,杨广索性将这里当成了他的“龙兴之地”,对晋阳宫大修特修,让它变成了一处行宫,此行宫规模之大,实属罕见,可称缩小版皇宫,宫殿内宫阙巍峨,楼台相望,很是壮观。
  既然是隋炀帝除京城皇宫之外的另一处皇宫,京城皇宫里有的,晋阳宫一定也要有。于是,他令人从全国各地精心挑选了很多美女入住晋阳宫,还嫌不够热闹,不够派场,还将京城后宫里的妃嫔抽调了一些过来。
  豪华的宫殿,顾盼生姿的美女,让隋炀帝乐不思蜀,只要他在,晋阳宫里便“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晋阳宫成了隋炀帝夏季必来避暑的地方。当然,这样的后果就是,晋阳宫成了农民军反隋的导火索之一:劳民伤财大建宫殿,声色犬马不顾百姓死活。
  端坐马上俊朗的白袍青年,在将视线看向晋阳宫时,内心突然产生了一股沧桑之感。茫茫大地,硝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晋阳宫内却笙歌燕舞,纸醉金迷。历史似乎已经到了一个拐点,想到这里,白袍青年的内心一阵悸动,野心如野草一般疯长,他的唇角微扬,隐隐露出一抹微笑,沉静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他要将隋炀帝的龙兴之地,变成隋朝的葬身之地。而那晋阳宫,他要让它成为隋炀帝的祭品。
  野心在内心滋长,他甚至听到了野心在体内生长所发出的声音……突然,他眉头紧皱,全身一凛,双手紧握宝剑。
  他是一个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能随时调动全身各个器官的人,在第六感向他发出警报后不久,警报又解除了,他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
  不远处,一阵尘土飞扬,两匹快马疾驰而至,马上骑士见到青年,随即勒住缰绳。
  “二郎!原来你在这儿呀,让我们一顿好找!”
  最先发声的男人三十岁左右,身材健壮,皮肤黝黑,浓眉大眼,声音略带沙哑,他率先跳下马,奔向白袍青年。
  白袍青年缓缓下马,问道:“你们怎么出来了?不是说好不要到处乱跑吗?”虽然话里有责怪之意,可脸上却没有丝毫不快。其实,他们的到来,原本是他希望的,即使他们不来,他也要去找他们,他内心波涛汹涌,需要找个出口缓解。
  没待那三十岁的壮汉说话,另一位稍显年轻的男子开口了。
  “太闷了!再不出来,会变馊的!”这男子身材消瘦修长,肤色白净,说话时,双目炯炯有神。
  “可不是吗?我们来投奔唐公,不是为了整天待在房里,混吃混喝的。我们是……”壮汉还没说完,便被那瘦高个儿男子的话拦住了。
  “顺德兄!小心隔墙有耳!”
  “隔墙有耳?弘基,你小子的胆子怎么变得越来越小了?以前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哪去了?”壮汉嘴里这么说,但嗓音却也降了下来,“再说了,这儿有墙吗?有吗?荒郊野外的。”
  瘦白青年无奈地摇摇头,不再接茬。
  原来,白袍青年是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李世民,人称二郎;那壮汉是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的远方叔父长孙顺德;那瘦白青年则是李世民的好朋友刘弘基。
  此二人的身份很不寻常,他们曾都是隋朝勋卫,本应该都去征战高丽的,可为了逃兵役,他们各自出奇招:长孙顺德半路逃跑,跑到太原投奔李渊;而那刘弘基则在出征前,故意私宰耕牛,被捕入狱。
  荀子曾说:“善群者能王。”李世民很早就知道笼络人才的重要了,在跟随父亲到太原后,他结交天下贤才,广交天下英雄,积累着自己的人气,他要笼络天下各种人才,让这各种人才助他成就大业。
  广纳贤良而得益者,历史上,刘备算是一个。从一个卖草席的破落皇族起家,在本钱上,他无法和挟天子以令诸侯、文武盖世的曹孟德相比;在智慧上,他又不能和多谋善断的孙权相提并论。可就因为他先依附刘焉、卢植、刘表等人,又网罗关、张、赵、诸葛亮等文臣武将,最终成就伟业。
  长孙顺德和刘弘基身手了得,李世民很早就想留为己用,只是没有机会。终于,隋炀帝的再征高丽给了李世民机会,在从逃到太原的长孙顺德那里得知刘弘基被捕后,他即刻写信给朋友兼大舅哥长孙无忌,让他无论想什么办法都救出刘弘基。
  刘弘基出来后,直奔太原,并和长顺孙德被李渊和李世民藏匿在了唐公府。
  不该出现的人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一定有特别的事发生。李渊父子冒险地将这二人留下、救下,长孙顺德和刘弘基岂能不明白为什么?可来了些日子了,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他们不免有些着急。
  “二郎!你把我从牢里救出来,又让我来太原,不是只为了让我躲起来吧!”刘弘基走到李世民面前,小声问。一双眼睛骨碌碌地乱转,在李世民脸上探寻着。虽然他能猜出答案,但他还是想从李世民的嘴里听到。
  “你说呢?”李世民冲他神秘一笑,一副你我心知肚明的表情。
  “从你让无忌兄救我出来,我便知道,你一定有个大目标。把我和顺德兄藏起来,就是为了和你完成这个大目标,对不对?”刘弘基继续问。
  李世民依然没有回答,依然只是笑了笑,一脸的讳莫深测。可刘弘基知道,他猜得没错,一点都不出乎他的意料。
  “二郎!什么大目标!你说!我们跟着你干,我好久都没动筋骨了,闲得慌!”长孙顺德勇多于谋,不知何意,只是挥拳踢腿,施展着他的身手。
  “不会让你们闲着的!省着点力气吧!有你们舒展筋骨的时候!”李世民冲他们说完,一挥手道,“走!打猎去!”
  李世民不想再和他们多说什么,还不到时候,在一切都有没尘埃落定之前,他什么都不想说。刘弘基和长孙顺德虽然有一肚子的疑问要问,但见李世民已经飞跃上马,随着马的昂声嘶鸣,驭马如驭风般卷尘而去,也便互看一眼,咽下了已到嘴边的话。两个人也都飞跃上马,纵马扬鞭,跟了上去。
  长孙顺德和刘弘基追赶上李世民时,李世民正骑着马停在适合围猎的谷底,眼神专注地看着不远处的一棵大树,树荫下,两头梅花鹿正亲密地互蹭着对方,显然是沉浸在甜蜜“爱情”中的一对梅花鹿情侣。不知是无暇搭理闯入者,抑或是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降临,总之,它们对身后的陌生人熟视无睹。
  “晚上就吃它们了!”刘弘基一脸欣喜,小声嘀咕完,正要搭弓射箭,却被李世民的手势制止住了。
  阳光穿过层层枝叶照了进来,像是给大地洒上了一层金沙,带着凉意的耀眼。
  “快射呀!”长孙顺德没有看到李世民的手势,大吼一声,两只梅花鹿被他的吼声惊吓住了,回头间,已仓皇逃窜,两只鹿,任矫健的长腿在林间飞奔,如那秋风卷起的落叶,瞬间就飘远了。
  煮熟的鸭子飞了,即将到口的美味没有了,长孙顺德懊恼地哇哇大叫,不断责怪刘弘基。刘弘基正待解释,却听那李世民说:“你们说!如今天下豪杰群雄逐鹿,到底会鹿死谁手呢?”
  长孙顺德和刘弘基这才恍然大悟,他们眼里的美味,此刻在李世民眼里则预示着天下。如今混战中,谁将突出重围,谁又能傲视天下?刘弘基正要用“二郎不会没听说过‘李将代杨’的传言吧”回答时,李世民却已催马加鞭,向那两只鹿奔去了。
  江山是打下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李将代杨”的传言,李世民怎可能不知道?那是萦绕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四个字。只是,“李将代杨”不是空话一句,是要用行动来实现的。他现在就想用行动告诉他们,甚至向天下宣誓:傲视天下的人在这儿!
  远远看到远处那时隐时现的斑点,李世民只用双腿便让马儿放缓了脚步。随后,他不慌不忙地从弓壶取出弓,从箭囊中拿出箭,凝神贯注,开弓射箭,仅仅只左右各开一箭,那两只美丽的,处在甜蜜“爱情”中的鹿便失去了生命。
  李世民精于骑射,这源于父亲的遗传。而“少好弓矢”“不能循常度”与他族人的尚武精神有关,而这种尚武精神又源于他的少数民族血统。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虽为汉族,但其妻子梁氏为胡族;下一代里,李世民的祖父李昞是汉胡混血,祖母独孤氏则像李世民的曾祖母一样,也为胡族……一直这么传下来。有意思的是,李氏家族所娶之妻,皆为胡族,因此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以及妻子长孙氏,都和他的曾祖母、祖母一样为胡族。
  正是这种汉胡混血,让他既拥有汉人的文韬,又有胡人的武略。
  射杀两只无辜的鹿,若放在以前,李世民绝对不会那么做,可在此时,他毫不心软。在他眼里,那两只鹿根本就不是鹿,而是他想征服的天下。想要征服天下,怎能有妇仁之心?
  “二郎,要想成事就要‘狠’!只要将这‘狠’刻在心里了,也就离你想要的不远了!”
  两只鹿倒下时,李世民的脑海里窜出了这句话。这是两天前,他去狱中探刘文静时,刘文静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这句话,这两天来他一直在回味,一直在品咂。
  (2)
  那天的探监,让李世民内心的激情如熊熊烈火燃烧起来。那不是一次普通的探监,那是一场狱中密谈,一场堪比三国时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曾经,诸葛亮与刘备“隆中对”,为复兴汉室出计,而在公元617年的那一天,李世民与刘文静也来了场“隆中对”,他们在为晋阳起兵出谋划策。
  那天的狱中密谈,拉开了李渊父子起兵的序幕。
  李世民与刘文静的那次“狱中密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说,隋炀帝派李渊去太原是放虎归山的话,那么,那场狱中密谈则是在给李渊那只“虎”插上翅膀,一只有着一双翅膀的老虎,自然便有了气吞山河的气势。
  刘文静是李世民来太原后交的朋友,出生在贵族之家的李世民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招贤纳士的敏锐嗅觉,他结交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目的性。每一个人,都是必须能有过人的长处,为他所用。
  刘文静虽然身手不及长孙顺德和刘弘基,但却志向高远,足智多谋,对时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李世民需要这样的人,特别是打天下之时,他需要听听刘文静对当时时局的看法。
  刘文静被捕入狱,对李世民来说倒是个好事。刘文静虽然胸有韬略,知兵勤政,但却自命不凡,恃才傲物,这让他做事从不计后果。李世民既欣赏他的大才,又对他的“恃才傲物”深感头痛。
  在得知刘文静被捕后,李世民想,也许狱中能让刘文静冷静下来,有空去想一些事,对时局的看法也更深刻。基于这个原因,李世民才没有第一时间组织营救,不过,他没有一刻不在关注着刘文静在狱中的情况。
  “刘晋令看似在牢里过得不错,每天吃吃睡睡,发发呆,气色倒还不错。”李世民派去观察刘文静的人对他说。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想,以刘文静的性格,没在牢中憋疯,必定在想事情。对入狱反应那么平淡,应该受李密谋反的影响不大。或者说,李密谋反失利,很可能是刘文静事先就想到的,不然,不会那么淡定自若。
  刘文静入狱是因为他的这个大舅哥,李密。
  李密也是个胸怀野心之人,公元613年,隋炀帝御驾亲征高丽,早就存有谋反心的楚国公杨素之子杨玄感觉得是个机会,便找到谋士李密,策划谋反。结果,自负的杨玄感因为没有听从李密的意见而大败,杨玄感被杀,李密被抓。虽然在被押长安途中,李密趁机逃跑,但身为他妹夫的晋阳令刘文静却遭了殃,被关进了太原牢中。
  刘文静被抓时,既没挣扎,也没喊冤,没挣扎是因为他认定有人会来救他,不喊冤是因为抓他并不冤枉,他也有谋反之心,甚至在李密和杨玄感有谋反之意前他就有了。按理说他应该和大舅哥李密“勾结”,然后配合杨玄感起义,可刘文静却看不上杨玄感,对于李密投靠的这棵“大树”,刘文静根本不看好。
  “那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成不了事!”刘文静曾这么评介过杨玄感,刘文静看好的是太原留守李渊。
  李渊的祖父李虎是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时称“八柱国”,并被西魏赐姓“大野氏”,死后追封唐国公;父亲李昞是北周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保定四年,“以追录佐命元功”,封唐公。而李渊自己呢,七岁时父亲去世后,便世袭了唐公,做过禁卫军官,补千牛备身。
  李渊身份显赫,又有关陇贵族家世,还有府兵数万……这些岂是那些举旗谋反的草头王具备的?虽然那杨玄感不是草头王,是最先谋反的贵族首领,也有着楚国公杨素之子的名号,身世上也和李渊不相上下,但他却没有李渊的气度。因此,刘文静觉得,与其跟着杨玄感,倒不如跟着李渊,这不得不说,刘文静有双火眼金睛。
  刘文静在看出李渊的潜力后,便屡屡有意识地和他接触,并不时地用语言试探。可惜,李渊的讳莫如深总让他有些摸不着底,可也正是这种摸不着底,让他更加认定李渊城府极深,是个干大事的。更重要的是,在与李渊的交往中,他结识了李世民,与李世民的相识,让他们彼此都有种遇见知音的相见恨晚感。他发现,李世民不仅具备父亲李渊的骁勇善战,而且比李渊更临机善断,更有王者之气。
  “此人既有雄伟之姿,又有韬略之谋,更有率兵之才,倒比唐公更有帝王相!”刘文静和李世民经过几次的接触后,便下了这样的结论。
  “此人虽然有些狂妄自大,却也善于谋断,有智有谋,值得结交,可大用!”这是李世民对刘文静的评价。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原本就是相互成全。两个抱着各自不同目的而靠近的人,走得也就越来越近了。
  入狱后的刘文静之所以不急不慌,除了早有预感外,就是他认定,李世民一定会救他出去的,他自信李世民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于是,在别人入狱后都想着怎么自救,如何托人出狱的时候,他却安安心心地待在狱中,想着怎么得天下,当然,是怎么助李渊父子得天下。
  他知道,李世民会来救他,而到了救他的那个时候,给李世民献良策就是他对李世民的报答。
  那天,当他看到李世民提着酒肉,用一些碎银和酒肉买通狱卒,打发他们离开,打开牢门走到他面前时,他笑了。
  “别来无恙啊!二郎!我就知道你会来的!”刘文静说。
  “肇仁兄,受苦了!喝点酒压压惊吧!”李世民上下打量着刘文静,调侃道,“不过,肇仁兄的气色,倒好像比在外面还好。看来,在这里的生活不错!”
  “哈哈……笃定二郎会来救我!我当然要在这里修生养息了!”刘文静说完,放低声音说,“我要在这里养足精神,等着和二郎谋大事呢!”
  李世民仰头哈哈大笑两声,抓过一把稻草垫在屁股底下,然后和刘文静一样,盘腿而坐。刘文静得意地笑了,心想,果然要和我对谈了。
  李世民倒好两碗酒,一碗递给刘文静,一碗举到嘴边,一口喝干。刘文静看看他,也是一饮而尽,随后抹了抹嘴,大叫一声好酒。
  “这佳酿可是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的,知道你好这一口!”李世民说。
  刘文静觑了一眼李世民道:“二郎不会来这里,只是为了和我喝酒吧!有什么事?直说!”
  “还是肇仁兄了解我啊!什么都瞒不过你!二郎此次来,确实有事!”李世民收住笑容,盯着刘文静又看了几秒,这才又说,“二郎想听听肇仁兄对当今时局的看法!”
  刘文静砸吧砸吧嘴,示意李世民给他添酒。李世民给两个人的空碗里又添满酒后,端起自己那碗,又是一仰脖子喝完。刘文静倒没急着喝,他慢慢端起酒碗,放唇边后忽又放下,叹口气看着前方道:“时局?如今的时局不都摆在那里么,还用说?这隋朝大地,狼烟四起,战乱不断,就连我那跟随杨玄感谋反失利,抓住后又逃跑的大舅哥李密,也不甘失利地投奔了瓦岗……哈哈哈哈……好不了了!大隋即亡!不过呢,不管是官员谋反,还是农民起义,这天下之大,谁不想吞下一块?吞一块还不够,还都想全吞下。所以,这是什么时局?这是乱局,是战场!如今的时局就是战场!一通胡乱厮杀,胜者为王!”
  刘文静冷笑一声,转眼看着李世民。
  “二郎!我说得可对?”
  “胜者为王!”李世民喃喃一句,眼神紧盯刘文静,“那肇仁兄觉得在这个战场上,谁又是最后的赢家呢?”
  李世民问完后就双眼一眨不眨地看着刘文静,他不仅要听刘文静说什么,还要看刘文静的表情,他要从刘文静的表情里揣摩出话语背后的意思,此时,于他而言,刘文静的话太重要了。当然,倒未必是说刘文静的话一定就是千真万确,至理名言,而是他需要从刘文静的话里,找到他想要的话。
  刘文静是个何其聪明之人,怎不知李世民的意思?他故意停顿片刻,这才又冷笑一声道:“在这场混战中,如若没有商汤、周武、高帝、光武的本事,又怎能震慑四方,统领天下呢?充其量只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只会给最后赢家当垫脚石罢了。”
  刘文静像是在和谁赌气似的,撇撇嘴,一脸的不屑。
  李世民在心里摇了摇头,让他再次感受到了刘文静的心高气傲和自以为是。在李世民看来,这些起义者并非都像刘文静想象的那么窝囊。不要说其他人,就是刘文静的大舅哥李密,也是不能小觑的,如果当初杨玄感真按李密的计划行事,说不定这起事还就成功了。很多时候,一件事成不成功,天时,地利固然要拿捏准确,而人和更为重要。
  不过,李世民这么想,却并没有这么说,他知道刘文静的脾气性格,这人是顺毛驴,他不想惹刘文静不开心,他要让刘文静开开心心地为他所用。“只用一个人的长处”是李世民的为人处世策略,所以,刘文静的缺点,他可以无视。
  “肇仁兄就这么有把握,他们不会成功?”李世民问。
  “我说了,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成不了气候的!真正成气候的……”
  刘文静停下来,看看李世民,李世民顿时紧张起来,将身子倾向刘文静。
  “那么……依肇仁兄之见,真正成气候的,又会是谁呢?”
  李世民已经从刘文静的表情和言语中,知道了答案,这答案就是他想要的,可他还是要问,还是要让刘文静说出来。刘文静盯了李世民稍许,然后将身旁的稻草拨拉开来,用手在碗里蘸了点酒,在地上写了“李、唐”二字。
  “二郎……难道你不觉得是这样吗?”刘文静看着那慢慢变淡变没的字迹,一挑眉,小声反问道。
  李世民没有说话,但脸上的笑容却像那泼在地上的水,瞬间溢了开来,最后消失。刘文静察言观色,又贴在他的耳边说:“要我说呢!我觉得最后的赢家,一定是……二郎……你!”
  李世民假装没听到他的最后一句话,他用一碗酒,掩饰了自己快要掩饰不住的兴奋。他知道,此时,不是谈他会不会成为最后赢家的时候。现在要做的是先让父亲成为赢家,只有让父亲成为赢家了,他才会有成为最后赢家的机会。
  “肇仁兄是说我父亲?”李世民故意将话转移到了父亲身上,他不想在别人面前过早地暴露自己的野心,这个野心,那时那刻只能放在心里,只能像那鸡孵蛋一样,紧紧地捂着,不能让任何人感知到。
  刘文静点了点头,慢慢说:“李将代杨,这句话二郎不会没听说过吧!”
  “江湖传言,肇仁兄也信?”李世民轻轻一笑道。
  “二郎真觉得只是江湖传言?”刘文静的眼神,犀利起来,“只是……只是看唐公和二郎想不想了!”刘文静抛出这句话后便不再吭声,细细地品味着美酒。
  李世民也没再说话,他将脸转向一边,以免被刘文静看出他内心的激荡。
  山河破碎,遍地烽火,隋朝大厦将倾,群雄并起逐鹿。李世民不想失去这个机会,刘文静更不想错过成为立国功臣的机会。
  ……
李世民权力的逻辑:全四册 PDF

李世民权力的逻辑:全四册 EPUB

李世民权力的逻辑:全四册 AZW3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上一篇:多重定价利润跑不掉 (大师轻松读) Kindle电子书
下一篇: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 押井守的角色学 [日] 押井守
回复

举报

QQ|

GMT+8, 2024-11-25 20: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