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资源-股票学习站-学炒股-股票课程-炒股教程-分析选股指标-入门基础知识

 找回密码
 注册昵称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发新帖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央视重磅综艺《国家宝藏》授权同名图书 于蕾 吕逸涛

 
    [-----复制链接-----]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2
楼主
2020-4-15 03:17:33
【资料名称】:央视重磅综艺《国家宝藏》授权同名图书
【资料描述】:

  内容简介
  国家宝藏,一句荣耀,一种隽永,一生传承。
  《国家宝藏》是央视综艺频道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授权同名书籍。
  这是一本沉淀中华文明的记忆之书。九大博物馆馆长甄选27件镇馆之宝,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在《千里江山图》的壮美中一窥先人背影,聆听“曾侯乙编钟”奏响的华夏正音,感悟“越王勾践剑”千秋不朽的中国剑魂……这是一部国人智慧的集成之作。文物铭记过去的历史,也成就今天的故事。数十位国宝守护人无论职业背景、性情性格、学术成就,他们与27件国宝命运交织,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每一位国宝的创造者、挖掘者、守护者都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基因宝库。
  这是一本文物知识普及的收藏之作。书中全部内容经故宫博物院等九大博物馆专家亲自审校修订。书中收录大量节目未播出内容,结合史料文献和专家研究成果,梳理文物知识,,揭开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人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
  作者简介
  于蕾,《国家宝藏》总导演、制片人。出生于沈阳,1998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曾担任《非常6+1》《欢乐英雄》《回声嘹亮》《咏乐汇》和《梦想中国》等大型电视栏目编导、节目制作人;担任2012年、2013年、2014年春晚总撰稿, 2014年兼任春晚歌舞类节目导演。
  吕逸涛, 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国家宝藏》总制片人。
  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序一 换一种方式看文物
  推荐序二 《国家宝藏》之后,我敢和王刚攀谈文物推荐序三 国家舞台的历史使命
  自序一 情怀铸就品质 创新打造辉煌
  自序二 致我们年轻的上下五千年
  第一篇 紫微星之城——故宫博物院
  开篇词 六百春秋紫禁城
  第一章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绿水青山第二章 各种釉彩大瓶——国之瑰宝
  第三章 石鼓——中华文脉
  第二篇 荆楚文化的宝库——湖北省博物馆
  开篇词 集荆楚文化之大成
  第四章 越王勾践剑——中国剑魂
  第五章 云梦睡虎地秦简——律法初心
  第六章 曾侯乙编钟——华夏正音
  第三篇 华夏上古文明开源之地——河南博物院开篇词 岁月才是真正的王者
  第七章 妇好鸮尊——华夏英姿
  第八章 贾湖骨笛——华夏初音
  第九章 云纹铜禁——强国智造
  第四篇 古都明珠华夏宝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开篇词 跨越百万年的文物宝库
  第十章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丝路芬芳
  第十一章 杜虎符——安国之信
  第十二章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盛世威仪第五篇 新中国的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开篇词 金戈铁马狼烟烽火,多元文化熔铸传承第十三章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妙笔丹青第十四章 铜鎏金木芯马镫——丝路传奇
  第十五章 《万岁通天帖》卷——笔墨乾坤
  第六篇 湖湘文明的宝库——湖南省博物馆
  开篇词 见证华夏文明多源头格局
  第十六章 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中国制造第十七章 辛追墓T形帛画——瑰丽梦想
  第十八章 皿方罍——上古血脉
  第七篇 包罗中国古代艺术万象——上海博物馆开篇词 中国文物界的半壁江山
  第十九章 商鞅方升——强国之器
  第二十章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锦绣中华第二十一章 大克鼎——华夏正礼
  第八篇 传颂万年越地长歌——浙江省博物馆
  开篇词 奏响万年越地长歌
  第二十二章 宁波万工轿——惠世天工
  第二十三章 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高山流水第二十四章 玉琮——玉魂国魄
  第九篇 华夏文化之朔的宝殿——南京博物院
  开篇词 “四海归顺,万国来朝”的文化见证者第二十五章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大国匠心第二十六章 《坤舆万国全图》——海国图景
  第二十七章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先贤懿德特辑 国家宝藏之特展单元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院长
  《国家宝藏》这本书的出版是一场文化盛事。27件文物背后是绵延传承的中国优质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信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大家打开书籍,了解文物背后的中国温度,能让更多父母和孩子走进博物馆,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本源。这也是我们“看门人”历史使命的延续,这是对文物的历史谱系、价值传承的深入挖掘,视频中所无法呈现的浩如烟海的历史细节将在书中一一呈现。
  张国立 《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
  每件国宝都是有故事、有生命的,都是可以与之静静交流的,看见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宝贝,听到它们的前世今生的故事时,会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国家宝藏》这本图书的推出,不仅仅满足于电视节目的表达,还要用我们传统的汉字来书写中华文明,这是我们传统的表达方式,我坚信这本书能再造热潮。
  朱彤 中央电视台分党组成员、副总编辑 《国家宝藏》总策划《国家宝藏》让文物活了起来,让我们既能够审视一个民族的底色,也能够把握当下的脉搏,我们有理由和信心去承担更多的文化之责。和更多人一起探索历史,是《国家宝藏》这本书推出的理由,文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能够提供更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辨,于电视节目而言,各不相同,但各有精彩。
  吕逸涛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国家宝藏》总制片人以古人之规矩,开时代之生面。我们坚信《国家宝藏》不仅在国内荧屏上可以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而且具备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条件和能力,我们正在为此努力。
  《人民日报》《国家宝藏》让珍藏于历史长河的文物走到聚光灯下……正是一个把传统文化推向前台的鲜活的中国故事……我们的历史从哪里走来,我们的家国何以铸建,我们的精神拿什么培育,我们的未来需要何种眼界与胸怀。
  前言
  推荐序一 换一种方式看文物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院长
  我们为什么是现在的我们?追根溯源,是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延绵不绝的文明,这是每个中小学生都会背诵的内容。但如何让他们有体验、有认知、有参与、有互动,这是我们这一代博物馆人的责任。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故宫博物院一直尝试让文物活起来,例如在《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之后,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对文物的热情;在故宫数字博物馆内,我看到学生们在“数字多宝阁”前流露的兴奋表情。
  2017年年底,《国家宝藏》的播出是声势最大的一次,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悉数到位,都拿出了镇馆之宝,邀请数十位明星助阵,演绎了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
  其实在我看来,文物本身就是活的,岁月不会悄悄流过而没有痕迹,只是缺少我们去发现;文物的价值也不应该是我们去发掘的,因为它们本身就存在。
  《国家宝藏》展示的是藏品,但更重要的是一件藏品里所包含的我们的文化和精神。
  《国家宝藏》所演绎的,是当我们看到一件文物的时候,大脑应该如何思考、如何产生脑电波。即便在我们还不具备这种历史知识积累的时候,也应该保持这种好奇心去贴近他们,这才是一件文物应得的尊严。
  我相信在此之后,我们会换一种方式看文物——文化远在器物之上。
  由于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国家宝藏”这个称谓自然会吸引人,但我们还是要有“省宝藏”“县宝藏”,乃至“村宝藏”,这也是为什么要有数十位明星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因为一件文物的经历,远比人们看到的要更久远。
  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虽然我一直为故宫博物院在节假日暴增的游客发愁,但我知道博物馆和人们的距离还比较远,参观博物馆并没能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这和博物馆原有的“冰冷”姿态有关。
  我曾经说过,如果不能让更多观众看到更好的藏品的话,那么即便存有世界上最多中国文物的故宫博物院,也并不值得我们骄傲。其实博物馆离人们并不远,而且我们一直在努力举办多种展览,让博物馆常看常新。
  我总说自己是一位“看门人”,在尽职尽责的同时给大家讲讲故事,这应该符合人们对“看门人”的普遍认知。除我之外,文物还有它们的“守护人”,这些人远比我重要得多。
  我们现在的每一件文物都经历过流转,因为每一代人都有对文化的追索,即便历经战乱灾荒,这也是中国文化得以延续的缘由。
  但文物传承至今,我们的历史使命和前辈文物“守护人”并无区别,保护、追寻、探索,但是今天我们更重要的使命,是把文物的前世今生故事讲给大家听,告诉人们文物与他们现实生活的关系。
  《国家宝藏》这本书的出版是一场文化盛事。27件文物背后是绵延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信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大家打开书籍,了解文物背后的中国温度,能让更多父母和孩子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本源,也希望有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温度。
  《国家宝藏》这本书的出版,是我们“看门人”历史使命的延续,也是对文物的历史谱系、价值传承的深入挖掘,视频中所无法呈现的浩如烟海的历史细节将在书中一一呈现。
  通过图书这一载体,我们能够再度静静地品味和欣赏这些文物,也能够完整地捕捉历史,从而完善自己对文物、文化的认知。相信在读过这本书之后,再走进博物馆时,看到的文物将是另一番面貌。
  我总说文物是有尊严的,如何让他们在外貌、收藏、展览这些物理空间上获得尊严,是我们“看门人”和“守护人”的分内事;但如何让他们在历史、文化、精神上获得尊严,就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精彩书摘
  第十七章 辛追墓T形帛画——瑰丽梦想
  国宝小传 西汉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巅峰之作
  帛画,中国古代绢本画之前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画种,采用百分之百头道桑蚕丝,不浆、不矾、不托,运用笔墨和色彩结合的技法绘制而成,兴起于战国时期,于西汉发展到高峰。
  T形帛画是汉初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之妻—辛追的随葬品,覆盖在锦饰内棺的盖板上,保存完整,色彩明鲜,内容丰富且生动,技法精湛。帛画的整个画面呈“T”形,用单层的细绢作地,绢地现呈棕色,呈T形,上宽下窄。其制作方法是用3块绢帛拼成,中间用一长条整幅的绢,再取相当于长条三分之一的绢,裁成两半,分别拼缝在长条上部的两侧。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以便张举悬挂。
  这幅帛画的画面,大体可以分成“天上”“人间”“地下”3个部分。
  国宝守护人——雷佳
  T形帛画中展现的丰富内容需要用心感受,从中体味中国人骨子里的情和缘。
  T形帛画展现了天堂、人间和地下的景象,对于这些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我们觉得很难用语言形容,通过音乐剧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渲染出帛画中的景象和情绪,我相信观众的感受因此会更到位一些。在我深入了解她(辛追)之后,越发觉得即使经历了生离死别,但辛追娭毑(湖南方言,对“奶奶”的称呼。)始终充满了对生命和情缘的珍惜,这也是湖南人觉得辛追的故事特别深入人心的原因。
  前世 西汉丧葬制度的完整图景
  战国时代的楚国,流行为死者招魂的习俗。《楚辞?招魂》中记载,“秦篝齐缕,郑绵络些”,指的就是招死者之魂。直至汉代盛行厚葬,西汉人认为人死后,附在人身的魂魄要与尸体离散,离散以后,成了野鬼,人便享受不到后人的祭祀,还会惊扰后人。因此,必须想方设法使离散的魂魄能够回来附于尸体,入葬墓内,葬制上叫作“招魂复魄”。“招魂”,便是制作经幡,让游魂识别幡上画的墓主人的形象,自己归来。“复魄”,便是出殡前,将灵柩在家停放数日,“魄”也能附体。一般做法是,柩停放在灵堂上,把画好的招魂幡—古人称作“铭旌”—竖在灵柩前。出殡时,将招魂幡举在灵柩前,一路引导到葬地,经过祭祀告别仪式,放在棺上。如果有多层棺,则放在最里面的一层棺上,随着下葬,这样,魂随幡,魄随棺,同入墓内。
  T形帛画就是一种招魂幡,帛画上端裹着一根竹竿,就是当时用来挂画张举的。召回的“魂”,得以升天,“魄”能入地为安,完成了后人的心愿。这种丧葬习俗,至今还有所遗留。
  这幅T形帛画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出殡的时候作为导引,一个是入葬的时候将其覆盖于内棺之上,叫铭旌,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幡。
  ——马宝杰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
  关于辛追墓T形帛画的来源,到底是由辛追生前授意画师来作的画,还是她(辛追)死后,家人安排画师作画,目前无从考证。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断代技术的不断出现,今后有可能得到答案。
  ——马萧林 河南博物院院长
  重现 永生之梦光华再现
  1972年,马王堆汉墓考古挖掘震惊世界。随着“东方睡美人”的千年不朽女尸辛追出土,一批重要文物光华再现,而这幅光彩夺目的T形帛画,它的主人就是辛追,出土时就覆盖在内棺之上。
  那是1972年4月25日晚上,发掘人员还在为黑地彩绘棺和朱地彩绘棺的出土兴奋不已,又在马王堆1号汉墓第四层内棺盖上, 发现了一幅T形彩绘帛画,帛画色彩绚丽,内容丰富。从北京请来的王专家连说,这幅帛画价值连城。2000多年前的帛画,已经没有韧性,既不能卷起,又不能折叠,帛画的画幅大,要完整地揭取, 难度较大,一时间,大家都感到手足无措,有点儿无所适从。最后,经过研究,还是将外层的朱漆棺盖盖好,到第二天再动手取起。
  帛画的揭取
  这样大幅的帛画,怎样确保不损坏文物,实现完整的揭取呢?
  首先,时间不能太长。工作人员减弱了室内灯光强度,避免强光照射,这样帛画不易变色、丝质不易变脆,同时加快揭取速度。其次,揭取工具。工作人员自行将竹片削得长度适宜,厚薄匀称,并且刮得十分光滑,既便于操作,又不会伤及画面。
  在微弱的灯光下,专家们细致入微,用光滑的小竹片轻轻挑起两个角,待帛画下端揭离并掀起一小段,旁边等候着的两个助手把卷好宣纸的一个圆筒轻轻地横放到下面,随着帛画的掀起,圆筒卷着帛画一小段、一小段向前滚动。
  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才将帛画卷成一大卷筒。然后,再将帛画铺在垫着宣纸的三合板上,在帛画上又另铺几层宣纸,宣纸上再盖一块三合板,捆绑固定,由专人专车运回博物馆。
  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共有三座墓葬,归属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其夫人辛追,二人之子利豨,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其完好的墓葬结构及丰富的随葬品,完整呈现了汉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丧葬观念。700余件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反映了汉代髹漆业的辉煌成就;500多件织精绣美的丝织衣物,力证了西方文献中“丝国”(Seres)的记载;逾50篇“百科全书”式的简帛文献,传承了先哲们的学识与智慧;辛追的千年遗容,创造了人类防腐技术的奇迹……马王堆汉墓是人们了解2200年前社会风貌的窗口,被誉为汉初历史文明的标杆。
  辛追墓T形帛画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仍旧保持完好的状态和鲜艳如初的色彩,这与埋葬的方式有很大关系。从考古现场来看,围绕着棺椁,第一层是木炭,第二层是白膏泥,这两层材料紧紧地将棺椁形成了非常紧密的小空间,隔绝了光线。木炭用于吸潮,白膏泥渗透性很低,用我们现在的科技术语来讲,就是一个质量极高的恒温恒湿的环境,所以帛画得以保存至今,完好如初。
  ——蔡琴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
  今生 再现古人对生与死的理解
  讲述人:李建毛,湖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黄婷婷,湖南省博物馆明星教育员
  T形帛画目前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馆,为了给大众讲好帛画的历史故事,湘博人结合湖南童谣和考古结论,以及采用三维动画影像的展现方式,让帛画在参观者眼中变得“立体”。
  (一)结合湖南童谣,讲解T形帛画的故事
  比如帛画中蟾蜍的图像,就用湖南童谣来讲述,这个童谣是:
  月亮粑粑,肚里坐个嗲嗲嗲嗲
  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绣花,绣个糍粑
  糍粑跌进井里,变得蛤蟆
  诸如此类,帛画中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以帛画最上部分—“天上”为例,正中间有个人,他的名字叫烛龙神,是天国的主宰,在他左边有一轮月亮,月亮上方是蟾蜍,接着左上方有一只瘦小的玉兔,在月亮下方有一个托月的女神,这就是描绘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帛画可以说是马王堆的缩影,辛追夫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帛画当中都有体现。我们结合考古研究,印证T形帛画之人间部分的故事不是古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当时现实生活描绘出来的。我们来做一个对比,就一目了然了:
  更为惊叹的是帛画体现出的科技含量。美国天文学家海尔的《宇宙深度》描述:中国人观测太阳黑子比西方大约早了2000年。这何以考究呢?其实帛画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因为“金乌”(即帛画右上角的黑鸟)—相传是古人用肉眼观察太阳黑子的现象。这说明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早。
  (二)汉代高超的绘画艺术与汉代哲学思想(包括当时的宇宙观和生命观)的完美结合首先,画幅较大,层次分明。画幅长2.05米,最宽92厘米,内容丰富,繁而不乱。其次,勾勒精细。采用线条勾描和“没骨画”
  相结合而画。有的线条纤细柔软,尤其是对人物的面部和衣服的刻画尤为精细,可以看出当时的画师线条笔力非常深厚;有的直接用彩画而成,比如太阳和里面的金乌。
  再次,用彩讲究。帛画用彩丰富,色彩交替使用,使整个画面显得光泽富丽。帛画中间的五彩帷幔,通过颜色的深浅变化,来表现丝绸的质感。
  (三)完整而丰富的感官体验
  T形帛画的下一个展厅,是按1:1做的墓坑复原,有20米深,1号墓的棺椁就放在最底下,观众可以俯视内部结构。同时在墓坑的四壁,我们还将T形帛画和棺椁上的画面内容投射出来,通过这种设计,让大家能形象地看到和感受到辛追对生与死的理解,也可以感受到汉代人非常浪漫的艺术表现手法。
  亲历 天地人间之礼
  T形帛画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
  1. 了解汉代及汉代以前的丧葬制度。《周礼》《仪礼》和《礼记》中,均记载了有关丧葬的习俗和制度方面的细节。长沙楚墓曾出土过出殡时侍者高举的经幡,汉代以前的帛画画幅小,所以得以研究的史料很有限。T形帛画可以说是研究当时丧葬制度的巅峰之作,其展现的“天上”“人间”“地下”三界,内容丰富,表明了古人思想和信仰的不断演进。
  2. 帛画展现了古人高超的绘画水平。除了用笔和用彩丰富,其布局更是巧妙。如“天上”“人间”“地下”的相隔,“天上”有天门,“地下”以平台为限,“人间”篇幅大且层次分明,突出墓主人形象,呼应帛画“招魂复魄”的主要用途。
  关于辛追墓T形帛画上的图案元素,后人有多种阐释,比如天界部分,人首蛇身的那位到底是谁,女娲还是烛龙?比如帛画下面的部分到底是地狱还是水界?帛画内容到底分为两个部分,还是三个部分,甚至四个部分,至今仍有不同看法。T形帛画的魅力在于它是如此丰富,让我们每个人对它皆有不同的理解和想象。
  湘博的几代人,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岗位,用不同的方式在践行着“让文物活起来”这一件相同的事情,他们都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者。当我们走进新馆,走进“马王堆汉墓陈列”展的时候,辛追墓T形帛画,它的美自不必多说,它能保存2000多年,把美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后人,让后世之人透过它了解古人的精神追求,实属妙赞。这一件件文物,这一个个传奇故事,足以让每个参观者沉浸在千年的历史之中。每件文物都是中国故事最好的讲述者!
  传奇 浮华如画落笔下
  西汉文帝年间,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人至暮年,丈夫、儿子先她离世,锦衣玉食难抵思亲之苦。近日,一位神秘故人频频来访,据说此人非比寻常,其歌能解凡人奔波离散苦,其画能通天地神灵永生路。故事从她们见面后,辛追倾诉的一场旧梦开始……辛追突梦逝去爱子利豨。这日见到画师,辛追满脸忧伤地问道:“终将您盼至,昨夜我儿入梦,神情惶恐,此为何?”
  画师稍做思忖便回答:“太夫人,此乃天机,本巫不可多言……”
  辛追转而神情凝重道:“数年前,他突然离去,入土匆忙,我请您画完便置于那棺椁之上,如今他……”
  辛追话未说完,画师坚定补充道:“定能安土,定可往生。太夫人放心,勿念。”
  听到这番话,辛追轻轻点头,神情稍微舒缓地说:“这么说,我多少心安。你是画师,更是通灵之人,所言必无误。”
  画师道:“公子恐是思念太夫人了,故而黯然。”
  辛追若有所思地对着远处细声道:“(我)何尝不想念他,还有他父亲,不过,该是快见面了。”
  辛追转向画师说道:“特再次请您,为我身后之画费心了。”
  画师点头回答:“应该的,太夫人。我已数次登门,并几易画稿,今日前来,是为太夫人之画已成。”
  听闻此,辛追频频点头,并露出了许久未见的宽慰笑容:“极佳,快,展开。”
  画师右手一挥,在辛追额前轻点,并说道:“本巫将带太夫人,一睹天国之风采。”
  画师指着T形帛画上方“天国”部分的图像,唱道:
  金乌低声诉 立在扶桑树
  随日出日落 朝朝暮暮
  蟾蜍伴玉兔 广寒宫里住
  月光倒影嫦娥的泪珠
  神灵烛龙在祥云间飞舞
  香火燃 祈心愿 静静祷祝
  唱到这里,辛追难言相思离愁之情,画师扶起夫人,继续唱道:
  孩子啊 别再害怕
  那里要比人间还辉煌
  孩子啊 去陪陪父亲吧
  终有一日 魂归去兮 重圆一家
  听罢,辛追像是对着远方的儿子诉说,又像是在问画师:“那里日月同辉,我儿定不会怕。对吗?”
  画师答道:“是的,他与它们同升同落,生生不息。”
  辛追道,“那便好。”继而说道,“此为祭祀之景吧?五彩与帷帐之下,我送走了君与儿,终有一天,我也将送自己上路。”
  画师一边轻叹,一边指引辛追观看帛画图像:“哎,太夫人,本巫有意将人间之象,画得热闹丰盛。”
  辛追没有跟随画师再看帛画,只是转头低声答:“如此甚好。”
  画师拍了拍辛追的左肩,像是给她鼓励,又像是点醒她,说道:“愿此景可宽慰在世之亲人。”继续指着帛画中“人间”的部分唱道:
  白珠落玉簪 曲裾罗袍长
  红颜只为夫君妆
  鼎中肉微烫 壶中酒醇香
  侍女相随 无言升帷帐
  长龙神豹 两两相誓守望
  青丝转眼白发 祭夜漫长
  唱到这里,辛追想起往日和丈夫恩爱的点滴,早年丧夫与丧子的悲恸。命运独留自己在人间,即便侍女围拥,始终难抵天人之隔的无尽苦楚,竟有些渴望见到家人。
  画师继续唱词,描绘一家昔日团圆的画面:
  离别伤 人世无常
  何必留恋世间多繁华
  惜欢宴 亲人依偎身旁
  曾有一天 笑语满堂 怎堪回想
  辛追突然明白了什么,略带哭声对画师说:“其实,(人间)即便再热闹,又如何呢?”
  画师点头:“是啊,活着的人怀念死去的人,实在煎熬。”
  辛追激动地说:“你笔下的黄泉,不过是今日我之处境。”
  画师握住辛追的手,说:“虽在人间半世繁华,却似地狱生不如死。”
  说到这里,画师将帛画“地狱”部分的图像用唱词唱给辛追:
  让白发人送黑发 入地狱又何妨
  只见到大禹之父 治水失败 落得遍体鳞伤
  脚下青鱼翻江 赤蛇狂舞
  如烈焰般纠缠身上 无处逃亡
  辛追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失声痛哭。画师唱道:
  魂飞扬 天上地下
  哪里找回温暖那故乡
  梦一场 浮生如画落笔下
  终有一日 魂归去兮 重圆一家
  辛追和画师共同望向远方,像是跟随帛画的指引,仿佛看到了与逝去亲人共团圆的场景。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上一篇:好文案一句话就够了「9大锦囊、77种技巧、167个经典案例逐步示范」
下一篇:吴晓波经济史大合集(共七册)激荡三十年 跌荡一百年
回复

举报

QQ|

GMT+8, 2024-11-25 22: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