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式未来函数在线检测 ※※
开启辅助访问
※※ 公式未来函数在线检测 ※※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注册昵称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昵称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资源
最近更新
自助开通
9,9终身区
金币课程区
搜课吧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杨宽著作集第一辑(8种10册全)最有代表性的八部著作
[-----复制链接-----]
股票学习站
股票学习站
当前离线
积分
11040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0
楼主
2020-4-15 03:29:19
仅赞助9,9。开通终身会员,超多精品课程,精准指标任你下载。错过此站,后悔一生!!
【资料名称】:杨宽著作集第一辑(8种10册全)
【资料描述】:
041501196341.jpg
下载附件
041501196341.jpg
2020-4-15 03:29 上传
编辑推荐
《杨宽著作集第一辑(8种10册全)》囊括了杨宽最有代表性的八部著作,分别是《中国上古史导论》、《古史新探》、《古史探微》、《西周史》、《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从中可以完整了解杨宽的史学思想及其在史学领域的辉煌成就。
内容简介
《中国上古史导论》主要观点是:认为夏以前的古史传说全部出自殷商时代的神话,这些神话按其来源可分为东(殷人-东夷)、西(周人-西戎)两大系统,这两系民族神话经过各自长期的分化演变,最后逐渐混和重组,在商周时代形成了上自黄帝下至夏代的古史传说系统。《中国上古史导论》曾被收入《古史辨》第七册上编(1941年),是中国上古史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著作之一。杨宽24岁时发表《中国上古史导论》这一成名之作,由此他被顾颉刚、童书业等人视作是古史辨派最后阶段的生力军。
《古史新探》主要探索了西周、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特别看重于考察当时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结构方面,其撰述着眼于西周和春秋社会性质的研究,有力推动了古史分期问题的解决。上半部为各种制度研究,下半部为各种“礼”的研究,特别是通过用出土文献印证传世文献的方法,精研“礼”,包括籍礼、冠礼、大蒐礼、乡饮酒礼、飨礼、射礼、贽见礼等,得出很多精彩结论,影响深远。
《古史探微》原为《杨宽古史论文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收录了杨宽主要的散篇论著,汇编了杨宽先生从土地制度到行政制度,从年代到文献,从神话到诸子的文章,论题亦甚丰富。所录皆作者关于古史研究方面学术价值较高、最有代表性的论文,涉及先秦及秦汉政治、经济、学术等诸多方面;尤其是他对古史神话传说的研究,被日本学者高度评价为“从疑古派中出现,充分摄取释古派的方法和成果,努力开拓‘新释古派’的‘新境地’”。
《西周史》即为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先生对西周的历史的通贯介绍,是了解和研究西周时期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西周时代是指公元前11世纪末叶周武王克商,创建周朝,建都于镐,直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和周平王迁都洛邑,前后约二百八十年的这一段时间。西周是继夏、商二代建立的王朝,西周的政治文化在两代的基础上有了光辉灿烂的发展,对整个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战国史》是杨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断代史的一部名著。杨宽先生充分吸收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融会贯通,成就这部集大成的《战国史》。《战国史》着重论述战国时期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和发展,真实地再现了战国时代风云变幻、剧烈变革、百家争鸣、英才辈出的历史与社会状况,是战国史研究的扛鼎之作。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战国史料编年辑证》按年编辑史料,上接《左传》之终年,下迄秦之灭六国与统一,即起于周贞定王元年(公元前468年),止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将原来分散杂乱、年代错误、真伪混淆的史料,作编年的整理和考订,使成有条不紊、真伪分明的史实文献。每年史料着重阐明当年之大事,包括纵横家所记纵横权变之掌故、游说辞与书信等。广泛采用各类古籍及近人研究成果,取材宏富,考辨精密,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是杨宽先生探讨古代陵寝制度史的成果汇编,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探讨了春秋战国之际陵墓的起源情况以及战国中期以后至唐宋明清陵寝制度的变迁;中编是关于古代陵寝制度若干专题的探讨;下编“古代陵寝和陵园布局的研究”则着重介绍了秦始皇陵园和秦汉陵墓的布局结构,是结合实地考察而得到的成果。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以文献资料结合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并经过许多次的实地考察,系统地研究论证了中国古代都城及其制度的发展演变,其中多所创见。杨宽先生认为先秦到唐代是实行封闭式都城制度的历史阶段,在西汉、东汉之际,都城制度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整个都城的格局由“坐西朝东”变为“坐北朝南”,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了又一次更大的变化,即由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这是由都城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变化。《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对中国古代都城都作了详细的考察研究,并配以大量的图片资料以资说明。
收起全部↑
作者简介
杨宽(1914—2005),字宽正,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白鹤江镇人。曾就读于苏州中学师范科,1936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国文学系,师从史学大家吕思勉、蒋维乔、钱基博。1936年参与上海市博物馆筹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博物馆馆长兼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9年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1970年又调回复旦大学历史系工作。1984年赴美国迈阿密定居至逝世。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秘书、古物整理处处长,上海市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一至第三届副理事长。著有《中国上古史导论》《西周史》《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古史新探》《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等。
目录
中国上古史导论
出版说明
目录
自序
第一篇 古史传说探源论
第二篇 论古史传说演变之规律性
第三篇 盘古、槃瓠与犬戎、犬封
第四篇 三皇传说之起源及其演变
第五篇 黄帝与皇帝
第六篇 尧与颛顼
第七篇 舜与帝俊、帝喾、大皞
第八篇 五帝传说之起源与组合
第九篇 “陶唐”与“高阳”
第十篇 说夏
第十一篇 丹朱、(马雚)兜与朱明、祝融
第十二篇 鲧、共工与玄冥、冯夷
第十三篇 许由、皋陶与伯夷、四岳
第十四篇 禹、句龙与夏后、后土
第十五篇 夷羿与商契
第十六篇 启、太康与王亥、蓐收
第十七篇 伯益、句芒与九凤、玄鸟
第十八篇 综论
附录 刘歆冤词
古史新探
出版说明
序言
目录
论西周时代的农业生产
关于西周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讨论
论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讨论中的三种不同主张
论西周时代的奴隶制生产关系
试论中国古代的井田制度和村社组织
试论西周春秋间的乡遂制度和社会结构
试论西周春秋间的宗法制度和贵族组织
我国古代大学的特点及其起源
“籍礼”新探
“冠礼”新探
“大蒐礼”新探
“乡饮酒礼”与“飨礼”新探
“射礼”新探
“贽见礼”新探
古史探微
出版说明
目录
序言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西周史
西周史(上)
出版说明
前言
目录
第一编 西周开国史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周的起源和兴起
第三章 周的开拓和克商
第四章 周朝的创建和东征的胜利
第五章 东都成周的营建和中央政权的创设
第二编 西周时代的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第一章 井田制的生产方式和村社组织
第二章 西周金文所见贵族私有土地制度
第三章 论西周时代的农业生产
第四章 “籍礼”新探
第五章 西周时代的奴隶及其从事的生产
第六章 西周发达的手工业生产
第三编 西周王朝的政权机构、社会结构和重要制度
第一章 西周中央政权机构剖析
第二章 西周王朝公卿官爵制度的分析
第三章 维护贵族权势的重要官爵世袭制
第四章 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第五章 西周春秋的乡遂制度和社会结构
第六章 西周春秋的宗法制度和贵族组织
第七章 西周王朝统治所属少数部族的“荒服”制度
第八章 代表贵族政权等级的列鼎制度
第九章 规定贵族服饰等级的“命服”制度
西周史(下)
第四编 西周王朝的军政大事
第一章 论周武王克商
第二章 释何尊铭文兼论周开国年代
第三章 西周初期东都成周的建设及其政治作用
第四章 西周王朝历代对四方的征伐和防御
第五章 西周春秋时代对东方和北方的开发
第六章 《穆天子传》真实来历的探讨
第五编 西周时代的楚国和曾国
第一章 西周时代的楚国
第二章 曾国之谜解释
第六编 西周时代的文化教育和礼制
第一章 西周时代的衣食住行
第二章 西周大学(辟雍)的特点及其起源
第三章 《周易》的“筮占”及其哲学思想
第四章 阴阳五行家的起源
第五章 “大蒐礼”新探
第六章 “射礼”新探
第七章 “乡饮酒礼”与“飨礼”新探
第八章 “冠礼”新探
第九章 “贽见礼”新探
第十章 “册命礼”的仪式
第十一章 出征、出猎和执驹的礼制
第十二章 重要祭礼简释
第七编 西周王朝的衰亡和东迁中原
第一章 西周后期王室逐步衰落
第二章 周人东迁和平王东迁
附录
战国史
出版说明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春秋战国间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三章 春秋战国间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 春秋战国间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第五章 战国前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改革
第六章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及其重要制度
第七章 七强并立的形势和战争规模的扩大
第八章 合纵、连横和兼并战争的变化
第九章 秦的统一
第十章 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
第十一章 战国时代科学和科学思想的发展
第十二章 战国时代文化的发展
附录一 战国郡表
附录二 战国封君表
附录三 战国大事年表
战国大事年表中有关年代的考订
后记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上)
出版说明
目录
前言
凡例
引论上篇 战国史料之鉴别
引论下篇 列国纪年之考订
卷一 周贞定王元年(公元前四六八年)至十六年(公元前四五三年)
卷二 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四五二年)至周威烈王十一年(公元前四一五年)
卷三 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四一四年)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三年)
卷四 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四二年)至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三八一年)
卷五 周安王二十二年(公元前三八年)至周显王七年(公元前三六二年)
卷六 周显王八年(公元前三六一年)至十五年(公元前三五四年)
卷七 周显王十六年(公元前三五三年)至二十五年(公元前三四四年)
卷八 周显王二十六年(公元前三四三年)至三十五年(公元前三三四年)
卷九 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三三三年)至四十七年(公元前三二二年)
卷十 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三二一年)至周赧王元年(公元前三一四年)
卷十一 周赧王二年(公元前三一三年)至七年(公元前三八年)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下)
卷十二 周赧王八年(公元前三七年)至十三年(公元前三二年)
卷十三 周赧王十四年(公元前三一年)至十九年(公元前二九六年)
卷十四 周赧王二十年(公元前二九五年)至二十七年(公元前二八八年)
卷十五 周赧王二十八年(公元前二八七年)至三十年(公元前二八五年)
卷十六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二八四年)至三十五年(公元前二八年)
卷十七 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二七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前二七四年)
卷十八 周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二七三年)至五十年(公元前二六五年)
卷十九 周赧王五十一年(公元前二六四年)至五十九年(公元前二五六年)
卷二十 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二五五年)至秦王政(始皇帝)十年(公元前二三七年)
卷二十一 秦王政(始皇帝)十一年(公元前二三六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
附录 列国纪年订正表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出版说明
序言
目录
上编 中国皇帝陵的起源与变迁
中编 关于古代陵寝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下编 古代陵寝和陵园布局的研究
附表一 西汉帝陵后陵规模表
附表二 东汉陵寝规模表
附表三 南朝陵墓现存石刻表
附表四 唐代陵寝规模表
附表五 唐陵原有石刻和现存石刻表
附表六 唐昭陵已定位的陪葬墓和现存碑刻表
附表七 北宋陵寝规模表
附表八 宋陵石刻存毁状况表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出版说明
序言
日译本序
目录
上编 中国都城的起源和发展
下编 宋代以后都城制度的变革及其重要设施
杨宽著作集第一辑(8种10册全)PDF
杨宽著作集第一辑(8种10册全)EPUB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回复
上一篇:
绍兴十二年 比《万历十五年》更深入,更微观,更生动
下一篇:
行为投资学手册:投资者如何避免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
GMT+8, 2024-11-11 01: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