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资源-股票学习站-学炒股-股票课程-炒股教程-分析选股指标-入门基础知识

 找回密码
 注册昵称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发新帖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增长的动力 [荷]西奥·范德克伦德特 著

 
    [-----复制链接-----]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2
楼主
2021-1-20 16:17:28
【资料名称】:增长的动力    
【资料描述】:

  1. 本书归纳了不同经济学者对发展理论的探讨。 2. 用历史的眼光,作者创造性地探讨经济增长与制度之间的关系。
  内容简介
  资本主义由技术革命推动,这导致了在领先的经济体中出现规制和放松规制交替进行的周期。而技术落后的国家因为要赶上领先的国家则面临不同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西奥?范德克伦德特结合经济理论与历史描述分析了长期的经济发展,考察了资本主义和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他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经济和政治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并提出了对当今政治经济的一种重要表述。本书还对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带来的影响做了详细论述。
  作者简介
  西奥?范德克伦德特,荷兰知名经济学家,出生于1936年,1962年毕业于欧洲知名经济学研究机构之一的荷兰蒂尔堡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64年范德克伦德特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归来,被蒂尔堡大学聘为经济学和经济史教授。从1972年起,他一直担任荷兰中央计划局经济政策研究委员会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荷兰文学和科学院院士。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 历史视角下的经济理论
  第一章 新兴的市场
  一、大转型
  二、财产权保护
  三、制度的协调性
  四、评价
  第二章 重新审视政治经济学
  一、总体情况
  二、抽租模型
  三、美国经济史
  四、评价
  第三章 增长的引擎
  一、从外生到内生的技术变化
  二、通用目的技术
  三、鉴赏理论
  四、评价
  第四章 追随领先者
  一、复制技术
  二、赶超和制度
  三、结构转型
  四、评价
  第二部分 理论视角下的历史发展
  第五章 长波理论
  一、衡量、记录、解释
  二、金融不稳定假说
  三、划分资本主义
  四、评价
  第六章 两个大陆的故事
  一、进取和追赶
  二、福利国家
  三、资本主义的多样性
  四、评价
  第七章 世界经济
  一、条件趋同
  二、结构主义
  三、增长放缓
  四、评价
  第八章 陷入困境的民主
  一、政治三难困境
  二、欧洲一体化
  三、新兴国家和世界经济
  四、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
  本书可以说是我终生学习的成果。我从17岁决定并开始学习经济学到如今已有60年之久,但我仍然着迷于该学科领域中的新发展与新成果。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古典经济学派主宰了整个学术界。起源于此的经济增长理论,对真实世界做了相当乐观的描绘,从中看来只要有足够的储蓄就能够确保实现充分福利。后来,不得不对这一幅图景进行完善。通过深入观察发现,技术发展并不像新古典学派的增长理论所预设的那样不证自明。基于科技进步内在地决定经济条件的假设,将会出现一系列全新的研究成果。
  在我职业生涯的初期,我主要的研究兴趣是经济增长理论。正如在诸多作品中呈现的那样,其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已被重印,即斯雅克·斯马尔德斯(Sjak Smulders)编著的《历史视野下的经济增长理论:西奥·范德克伦德特精选集》。虽然偏离主题,但我还是要提及我于1961年完成的第一部学术作品(不像我大多数研究那样)所关注的一种局部寡头垄断的分析。本书第七章将以该文阐明我们的观点经得起考验,而非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精彩书摘
  第五章 长波理论
  一、衡量、记录、解释
  那些认为经济发展呈现不同长度和幅度的周期叠加特点的观点,总是能让人充分展开其想象力。有学者认为经济发展遵循一个为期50年的长波。在这种背景之下,有许多学者孜孜不倦地研究长波理论。一些支持长波理论的学者认为他们发现了其存在。康德拉季耶夫被认为是该领域的先锋。康德拉季耶夫(Kondratieff,1926)指出,诸如价格、利率、国际贸易以及煤炭产量等经济指标显示出长波理论的存在。在其之前的一些学者也提出了与他的观点类似的理论,例如,荷兰科学家雅各布·凡·戈尔德(Jacob van Gelderen,1913)和所罗门·德·沃尔夫(Salomon de Wolff,1924)。康德拉季耶夫虽然不清楚前辈已经取得的学术成果,但由于受到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推崇,康德拉季耶夫独享殊荣。因此,这个接近50年的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被命名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以下简称K波)。
  但问题是,对K波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它存在的原因一直是有争议的。在过去,由于缺乏实体经济领域的统计数据,对货币变量的分析一直备受关注,因为货币统计数据相对容易获得。然而,时代变了。近期,安德烈·科罗塔耶夫和谢尔盖·泽瑞(Andrey Korotayev and Sergey Tsirel,2010)运用了频谱分析的方法来论证有关世界GDP增长率的时间序列是否显示了长波理论。频谱分析可以将时间序列分解成不同的形状和大小的波段。该方法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为建立统计显著性提供了可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GDP增长的时间序列显示了大量的异常值。这些异常值使得科罗塔耶夫和泽瑞在发现了一些已接受的波段模式后,又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K波就是这种模式的一部分,并且具有统计显著性。因此,安德烈·科罗塔耶夫和谢尔盖·泽瑞认为:“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频谱分析支持了这一理论假设,即世界GDP在动态发展中存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Korotayev and Tsirel,2010,p.14)此外,他们还发现有足够证据表明朱格拉周期(长度为7年到9年)和基钦周期(长度为3年到4年)的存在。并且,长度为17年至18年的库兹涅茨周期也能在此频谱分析中观察到。他们的结论是:库兹涅茨振荡应被视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第三谐波。(Korotayev and Tsirel,2010,Abstract)图5.1清晰地显示了建立在频谱分析基础上的K波曲线。该K波(曲线1,参照右边的纵轴)与实际的世界GDP增长率相比较,由于该增长率是11年的平均值,因此消除了序列中较短的时间周期(曲线2,参照左边的纵轴)。[1]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1870—1914年以及1946年以后的两个时间段内,两个曲线都存在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并不明显。实质性的重大差异产生于两次世界大战时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但这一点在频谱分析中被排除了。两位作者提供的解释是:如果我们假设这样的情况发生,即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移至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第三轮K波上升阶段的第二部分,然后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再返回到原始的“阶段时间表”,那么这些年中所观察到的有关偏离模式的问题也是可以解释的。(Korotayev and Tsirel,2010,p.17)这只是取决于采用哪一种定义来解释。一方面是外在冲击影响的差异;另一方面是内在机制的复杂性,尤其是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情况下,更加复杂。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上一篇:走向财务自由的投资组合 亚历山大·格林(Alexander Green)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信用撬动财富 坚鹏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回复

举报

QQ|

GMT+8, 2024-11-25 20: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