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资源-股票学习站-学炒股-股票课程-炒股教程-分析选股指标-入门基础知识

 找回密码
 注册昵称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发新帖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幸福的陷阱The Happiness Trap: Stop Struggling, Start Living

 
    [-----复制链接-----]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2
楼主
2020-4-15 03:05:04
【资料名称】:幸福的陷阱
【资料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有心理困扰,渴望过上有意义生活的人以“幸福”为主题的书早已经汗牛充栋,但《幸福的陷阱》也许是被低估的一本。当人们对幸福的热望变成失望,纷纷不再信任同类书籍时,却忽略了退潮的沙滩上,赫然躺着这样一颗明珠。
  ——拖延与自我管理专家、战拖?社群创始人 高地清风(已将本书列为社群入门必读书)●美亚畅销书,全球销量超过100万册。
  ●中科院心理所教授、国内ACT领航人祝卓宏博士翻译并推荐。
  ●不像其他“幸福”主题的书一样教你获得幸福的方法,而是教你从根源上转变应对痛苦想法、情绪的方式。
  你将获得:
  1. 了解我们是如何控制痛苦想法和情绪的。
  2. 学会觉察自己正在使用的控制策略,观察它们带来的结果。
  3. 学会如何从根源上转变应对痛苦想法、情绪的方式。
  4. 学会如何将注意力投注在创造丰富、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中。
  内容简介
  你有没有在承受压力、担心、痛苦或毫无成就感时,却仍要假装一切都好?事实上并不是只有你这样。压力、焦虑、沮丧、低自尊在现代社会无处不在,几乎每个人都如困兽般挣扎着,但是当我们的生活水准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高水平,为什么还会这样呢?
  *新科学研究表明,我们都陷入了一个隐蔽的心理陷阱:我们越是努力寻求幸福,就越会长期遭受痛苦。幸运的是,通过学习本书中以正念为基础的开创性方法,我们都能够从“幸福的陷阱”中逃脱。
  本书适合每一个人阅读。无论你是缺乏自信、身陷病痛、失去亲人,还是工作压力过大,饱受焦虑或抑郁之苦,或者是渴望在人生中有所成就,你都可以在阅读本书时获取一些有效技巧,从而:
  ● 减轻压力或担忧
  ● 超*恐惧、疑虑和不安
  ● 更加高效地应对令人痛苦的想法和情绪
  ● 打破自我挫败式的行为模式
  ● 改善工作业绩并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 建立更令人满意的关系
  ● *终过上丰富、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作者简介
  路斯?哈里斯(Russ Harris)博士
  享誉国际的接纳承诺疗法(ACT)培训师,撰写过多部基于ACT的自助书籍,其著作现已有超过15种语言的译本,并在20个国家出版发行。他因在培训ACT治疗师时清晰、易理解而且有趣的教学方式而广受推崇。
  译者简介
  邓竹箐
  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ACT学组成员、中国ACT训练营学员,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与治疗”高级研修班学员。现主要从事ACT的学习、实践、培训和科普推广。
  祝卓宏
  现任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中央*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公职人员心理健康管理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语境行为科学协会(ACBS)会士、ACBS中国分会主席。从2005年开始致力于正念与ACT的学习、实践、研究、培训,目前已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翻译相关专著5部。
  精彩书评
  哈里斯博士这本书犹如一盏光芒耀眼、充满爱意的启明灯,于凄凄黑夜中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请尽情享受这段旅程!本书一定会给你*强有力的帮助!——史蒂夫?海斯(Steven Hayes),ACT创始人,美国内华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本书不同于大部分主流文化倡导的观念,而是指出,人们为获得幸福而做出的直接努力很可能会导致更多不幸。书中提供了另外一条路径,能帮助你在情绪世界少走弯路,引导你过上丰富、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如果你总感到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所有潜力,那么这本书会非常适合你。——约瑟夫?西亚罗基(Joseph Ciarrochi)博士,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心理学系如果你正处在烦恼之中,请耐心阅读本书,相信你一定能够从中感悟到应对烦恼的有效策略;如果你正被焦虑抑郁情绪困扰,请耐心阅读本书,相信你一定能够从中找到与焦虑抑郁相处的正确办法;如果你正处在幸福快乐之中,请耐心阅读本书,相信你一定能够从中学到如何让幸福快乐更加持久的解决之道。——祝卓宏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教授目录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一
  译者序二
  引言
  第一部分 你如何设下“幸福的陷阱”
  第1章 有关幸福的迷思 / 2
  第2章 恶性循环 / 13
  第二部分 改变你的内部世界
  第3章 ACT的六大核心原则 / 26
  第4章 杰出的故事家 / 29
  第5章 真正的忧伤 / 40
  第6章 有关解离的疑难解答 / 50
  第7章 看看是谁在讲话 / 58
  第8章 可怕的画面 / 65
  第9章 船上的魔鬼 / 72
  第10章 你的感觉如何 / 76
  第11章 “挣扎开关” / 84
  第12章 “挣扎开关”如何形成 / 88
  第13章 直视魔鬼 / 96
  第14章 有关扩展的疑难解答 / 110
  第15章 在冲动上冲浪 / 119
  第16章 更多的魔鬼 / 128
  第17章 时光机 / 131
  第18章 肮脏的狗 / 140
  第19章 一个令人困惑的词 / 146
  第20章 呼吸着,就活着 / 151
  第21章 实话实说 / 159
  第22章 一个大故事 / 163
  第23章 你并非如你所想 / 172
  第三部分 创造有价值的生活
  第24章 跟随你的心 / 180
  第25章 重大问题 / 186
  第26章 有关价值的疑难解答 / 194
  第27章 千里之行 / 198
  第28章 获取满足 / 206
  第29章 丰盛的生活 / 215
  第30章 直面恐惧 / 220
  第31章 意愿 / 231
  第32章 勇往直前 / 240
  第33章 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 251
  资源 / 257
  致谢 / 259
  精彩书摘
  《幸福的陷阱》:
  迷思之一:幸福是人之常态
  我们的社会文化通常会坚持认为人们理所当然应该过着幸福的生活。《幸福的陷阱》引言部分的统计数据已经清晰表明这种看法与事实不符。在成年人中,约有1/10的人会有自杀考虑,1/5的人会饱受抑郁之苦。数据表明,每个人在一生中某一阶段罹患上精神障碍的概率平均高达30%!真是触目惊心!
  如果再加上所有不能归类为精神障碍的心理困扰所引发的各种痛苦,孤独、离异、性无能、工作压力、中年危机、人际关系紧张、家庭暴力、缺乏社会支持、遭受欺凌、族群偏见、低自尊、慢性愤怒,以及生活缺乏目标和意义等,我们就会更加清晰地发现:其实幸福并非常态,不幸倒是更为司空见惯。可是,更加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都坚信:除自己之外,所有人都幸福无比!显然,这种想法只会雪上加霜。
  迷思之二:不幸福就是缺陷
  按照迷思之一“幸福是人之常态”进行推理,西方社会普遍认为“不幸福就是缺陷”,即人类的精神痛苦并不正常,是一种弱点或病态,是心理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出错或缺损的结果,这正是迷思之二。照此逻辑,当我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体验到痛苦想法和情绪时,就会自动启动自我批判,认为自己虚弱不堪或愚不可及。大众健康专家也时刻准备给人们贴上诸如“抑郁症”之类的标签,这无疑会令人更加坚信自己是处于病态或有缺陷的。
  《幸福的陷阱》所讨论的接纳承诺疗法是建立在一种截然不同的假设基础之上的。ACT认为,健康人类的正常思维过程也会自然导致心理痛苦。我们生而完美——大脑只不过是在尽职尽责而已,这是进化的产物。值得庆幸的是,ACT能够帮助我们去更好地适应现实,令生活发生显著且积极的转变。
  迷思之三:为了生活更美好,必须祛除消极情绪我们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感觉良好”的社会中,社会文化很彻底地强制人们去追求幸福。浸淫在这个氛围中,我们通常被要求去做的就是对抗和祛除消极情绪,然后以积极情绪取而代之。这个逻辑听起来真美好,貌似也有作用。毕竟,又有谁愿意沉浸在糟糕的感觉中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我们是在做生命中真正重视的那些事,自然就会带来五味杂陈之感,喜悦和不快总是结伴而来。例如,在一段长期的亲密关系中,我们会经常体验到爱和快乐的美妙感觉,但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失望和沮丧,人世间没有完美伴侣,彼此间的冲突早晚会显露。
  同理,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概莫能外。在令人感到兴奋和热情的同时,也会带来压力、恐惧和焦虑。如果我们完全认同迷思之三,即“为了生活更美好,必须祛除消极情绪”,那将会惹来无限的麻烦。因为,如果我们对不快情绪的经常造访毫无准备,就不太可能真正去创造一种更美好和有意义的生活。值得庆幸的是,在《幸福的陷阱》的第二部分,我们会一起学习一种全新模式,来应对和处理痛苦情绪,从而极大减少它们造成的困扰。
  迷思之四:我们应该能够控制想法和情绪
  “我们应该能够控制想法和情绪”,这是关于幸福的最后一个迷思。事实真相如何呢?人类对于自身想法和情绪能够加以控制的程度远远不如我们所期望的那么高。这倒不是说我们完全无能为力,而是说真正能做到的远比各路“专家”所建议的要少得多。但与此同时,与面对自身的想法和情绪不同,我们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自身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正是通过行动,能够真正去创造出丰富、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将接纳承诺疗法的缩写读成ACT这个单词,而不是读成A、C、T三个字母。)我们会发现,书店里浩如烟海的心理自助书籍中有很大一部分认同迷思之四,并因此提供各种方法和技巧来试图祛除消极想法,并以积极想法取而代之。或是,鼓励读者反复以自我肯定宣言来给自己打气,比如宣称“发生在我生命中的每件事都是为了我最大的福祉”“我很强大、能干和无所不能,一直以来都是如此”,等等。抑或鼓励读者“心想事成”,尽可能生动想象所渴望的生活图景,想象正在过着梦想中的美妙生活,等等。以上这些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我们要持续挑战和祛除头脑中的消极想法和意象,然后让头脑盛满积极想法和美好愿景,这样就可以找到幸福!假如生活真那么简单就太好了!
  ……
  前言/序言
  引言
  我只想要幸福
  在开启旅程前,我先邀请你花几分钟来做一番设想:假如,你之前相信的寻求幸福的那些方法全部错误且无效;假如,你曾经为寻求幸福而持有的信念和做出的努力其实是将自己引入歧途的罪魁祸首;假如,我们认识的所有人,当然也包括那些心理学家、治疗师和宣称万能的自助大师,其实都和我们同船而行,也都在日夜不停地苦苦寻觅幸福?如果这些假设为真,你会做何感想?
  我这么说并非是为博人眼球。本书的写作是基于一些进展中的科学研究项目,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揭示出:人类正深陷于一个强有力的心理陷阱中!具体来说,有关如何获得幸福,我们经常按照流行的信念和方法来指引自己的生活,可是,那些策略却很可能是无益且错误的!当今的社会文化中,大众根深蒂固地相信那些关于幸福的普遍说法,因为“大家都知道它们是真的”。表面看来,那些信念和方法似乎很有效,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在几乎每一本心理自助书籍中一遍遍地读到它们。但事实上,这些错误的信念会引发和助长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陷入其中时,人们越是竭力寻求幸福,就越是苦不堪言。而且,这一心理陷阱往往深藏不露,很难令人意识到已深陷其中并受其操控。
  这当然是很不利的方面。
  与此同时,有利的方面就是希望犹存且前景光明。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去识别“幸福的陷阱”。更加鼓舞人心的是,还能学到如何从这个陷阱中跳脱出来,且不再跌入。本书为此提供了一些必备知识和技能。它们以人类心理学一次革命性的发展为基础,源自一个强有力且变革性的模式,称为接纳承诺疗法(ACT)。
  ACT(读成英文单词“ac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海斯首创,并和他的同事一起发展完善,其中包括凯利·威尔森(Kelly Wilson)和科克·斯特歇尔(Kirk Stroshal)等。ACT在帮助来访者应对多种疾病方面表现得卓有成效:从抑郁、焦虑到慢性疼痛,乃至毒品成瘾。例如,在一项颇具影响力的著名研究中,史蒂文·海斯和巴蒂·巴赫(Patty Bach)运用ACT对患有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人士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平均每人只需要4小时的心理治疗,就可以将再度入院率降低50%!同时,对于那些成千上万情况远没那么严重的人士来说,ACT同样功效卓著,例如在帮助戒烟、减轻工作压力等领域。和绝大多数心理疗法不同,ACT以坚实的科学研究为基础,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的欢迎。
  ACT的目标在于支持我们去过一种丰富、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同时去有效处理生命旅途中不可避免的痛苦。具体就是运用ACT的六边形模型(六大核心原则)来实现,这个模型及其倡导的六大核心原则,和市面上绝大多数自助书籍所提供的一般意义的应对策略具有显著区别。
  幸福,是不是人类的常态
  在当今的西方社会,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可比前人所能想象的标准要高出太多。我们享受比前人更高水准的医疗服务,品尝更加丰富可口的食物,居住在更加优越的环境里,家庭配备和卫生设施也都更加完备,生活更为富有,福利待遇更好,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教育、法律等专业服务以及各种娱乐和工作的好机会。今天的普通中产阶级,所享受的生活水平甚至比过去的皇室贵族还要优越。可是,问题是,人类的痛苦却仍然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如果你去逛书店,就会发现摆放心理学和个人成长类书籍的书架总是书满为患、摇摇欲坠,即便如此,还在层出不穷。书名更是包罗万象,涵盖抑郁、焦虑、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愤怒管理、离婚、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性困扰、毒瘾、酒瘾、低自尊、孤独、悲伤、赌博也都在列,只要你能说出名称,就不愁没有相关书籍!同时,电视和广播、杂志和报纸,也都充斥着各路“专家”关于如何改善生活的建议,每日更新,轮番轰炸。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婚姻和家庭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以及生活指导师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可是,汗牛充栋的资源、建议和耳熟能详的睿智箴言,却并没有丝毫减损人类的痛苦,反而愈演愈烈!这种情形难道没有些古怪吗?
  统计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每年,几乎有30%的成年人会罹患一种已知的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预计,抑郁症已成为当今世界人数多、医疗花费大且严重伤害人类的第四大重症疾病,到2020年将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疾病。每周,都会有1/10的成年人在饱受抑郁症的折磨,1/5的人士会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遭受抑郁症之苦。更严重的是,有1/4的成年人会在生命中某个时期,被毒瘾和酒瘾所荼毒,这也是为什么仅在美国就有超过2 000万人酒精中毒!
  比这些数据更令人震惊且发人深省的是,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会在生命某个阶段认真考虑自杀,而且会花两周或更长时间来和自杀的念头斗争。更可怕的是,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位会真的去采取自杀行动!
  请关注这些数据,想象它们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在你认识的所有人中,包括家人、朋友、同事,几乎会有一半的人曾经或未来会在某个阶段因极度痛苦而认真考虑自杀,并有1/10的人会真去尝试!在过去两个世纪中,人类已将自身的平均寿命提高一倍。然而,生活的丰富、喜悦和满足感,是否也翻上一番?上述数据给出的答案令人震撼而又无比清晰:幸福,并不是我们人类的常态!
  为什么幸福这么难
  为觅得答案,先要回溯过去。就人类这一物种来说,自地球上最早出现智人以来,人类的大脑在过去几十万年中得到了巨大进化,现代人的大脑在分析、计划、创造和沟通方面,已具有卓而不凡的能力。但是,人脑的进化并不是以让我们感觉良好作为方向,于是,我们才需要经常讲讲笑话、写十四行诗或者说声“我爱你”。人脑进化的目标在于,帮助人类在这个危险遍布的世界中生存下来。试想,假如你生活在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远古时代,为了能够生存和繁衍,你最基本的需要会是什么呢?
  人类想要生存,会有四种基本需要:食物、水、避难所和性。而这一切有价值的前提就是:你得活着!因此,原始人的大脑的首要任务就是:去发现一切可能会伤害性命的事物,然后进行回避!本质上,原始人的大脑就是一个保证“不要被杀”的装置,事实证明也确实有用。对人类祖先来说,越是能预见并回避风险,越是能活得长久并成功繁衍。
  人类代际进化过程中,人脑在预测和回避危险方面逐渐成为专家。经过几十万年的漫长进化之旅,现代人的大脑基本上还是延续和保持“不停寻找麻烦”的运作模式。我们的大脑会对遇到的几乎每一件事都进行评估和判断:这是好,还是坏?是安全,还是危险?是有害,还是有利?事到如今,大脑警告我们的危险信息或许已经不再是丛林中的剑齿虎,和200千克之重的豺狼,而是随生活情境变成了失业、被拒、拿到超速罚单、没钱付账,或者是在人群面前感到窘迫,让爱人伤心难过,突然罹患癌症等,反正人类就是有着成千上万的烦心事。结果,我们会花费大量时间去担心那些或许从来不会发生的事情。
  另一项对远古人类至关重要的生存条件就是:要从属于某一集体。假如所属部族将你驱逐,很快饿狼就会找上门来。那么,大脑如何保护我们不被所在集体排斥呢?正是通过不断将自己和部族其他人进行比较:我这样做,合适吗?我做这件事,对吗?我的贡献是否足够大?我和别人一样好吗?我这么做,是否会受到别人排斥?
  怎么样?是不是听着很耳熟?时至今日,人类的大脑仍在沿袭过往的模式,仍会时刻向我们发送被人拒绝的警示,并且不断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难怪我们会花费那么多精力去担心自己是否被人喜欢!难怪我们的自我评价忽高忽低,并且会因为不能达到某个标准而自我贬责!在几十万年之前,或许我们只需要和部落中几个成员进行比较,而当社会发展到今天,随便翻开报纸杂志,或者打开电视广播,立刻就能发现一大堆比我们更聪明、富有、高大、苗条、性感、强壮、有权、有名、更成功或者更受尊敬的人士。想让一个少女挫败的最快方法是什么?给她一本时尚杂志翻翻就行。当她将自己和那些画着精致妆容、每天补充胶原蛋白并且经过数码修图的超级模特进行比较时,她一定会深感自卑,觉得自己毫无魅力。换谁都一样!拜进化所赐,人类的大脑已经如此复杂,甚至能够凭空想象出一个希望成为的完美人物,然后将真实的自己和那个根本无法达到的标准进行比较,哪里又会有半分胜算?于是,每次都以深感挫败收场!
  对于那些石器时代的人类祖先来说,野心勃勃或者说是“人生赢家”的标准无非就是:越多越好!你的武器越复杂、数量越多,就越可能猎杀到更多食物;你储备的食物越多,就越可能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存活;你居住的地方越坚固可靠,就越能在恶劣天气和周遭都是野生动物的危险环境中保障安全;你的后代子孙越多,他们长大成人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令种族得以延续。这些逻辑沿袭至今,现代人的大脑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寻求更多的财富、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爱、更满意的工作、更新的车、更年轻的身体、更年轻的伴侣和更大的房子,似乎就不足为奇了。可是,当我们如愿以偿时,确实拥有更多钱财、豪车和更好的工作时,我们的确会为此满足,但只不过是须臾之间。迟早(通常很快),我们就又开始追逐更多的东西。
  可见,是人类进化过程塑造着我们的大脑,让人类几乎不可避免地要遭遇更大的心理痛苦:通过比较、评估和自我贬损,通过关注自身短处和缺乏物,通过不满足于已经拥有的一切,通过想象各种令人恐惧却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可怕场景……难怪,人们觉得幸福是这么艰难!
  “幸福”为何物
  芸芸众生,都在渴望、创造和追寻幸福。有哲人说,“生命的终极目标就是寻求幸福。”可是,我们苦苦寻觅的幸福,究竟是什么?
  “幸福”有两种不同的含义。通常,它是指一种感觉:一种愉快、高兴或满足的感觉。没有人不喜欢快乐,追逐快乐毫不奇怪。只是,和其他各种感觉的性质一样,快乐无法持续。无论如何抓取,总会随风而逝。我们终会发现:从整体和长远来看,以追逐各种快乐感作为人生的目标,并无法令人获得真正的满足。事实上,越是努力去追求快乐,就越可能遭受焦虑和抑郁之苦。
  “幸福”的另一个含义,是指“一种丰富、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当我们为内心深处真正珍视之事行动时,当我们朝向自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方向生活时,当我们在自己人生舞台上澄清立场并采取相应行动时:生活于我们而言,就变得丰富、充实和更有意义,会令人强烈地感到生命之活力。这并非是某些短暂易逝之感,而是一种正在好好活着的深刻感觉。请注意:尽管这样一种生活必然会带来愉悦,但毫无疑问也会伴随不适,比如伤心、害怕和愤怒等。这完全在意料之中。如果想要去过一种完整人生,当然就会体验到身为人类所拥有的一切情感。
  或许你已猜到,相对于“幸福”的第一种含义,本书对“幸福”的第二种含义有着更大的兴趣。当然,第一种含义中那些开心愉悦的感觉,确实非常美妙,它们光临时自然要充分享受。但是,若想一直抓取和占有,则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真相是:痛苦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本无从逃脱。身为人类,我们要直面现实:你我迟早会日渐虚弱,历经生老病死;迟早会因为被拒绝、分离或者死亡,而失去重要的关系;迟早会遭遇危机、绝望和惨败。这就意味着,无论形式如何,我们都终将体验到那些令人痛苦的想法和情绪。
  好消息是,尽管无法回避痛苦,我们却可以去学习如何更好地应对:为它们创造空间,超越痛苦,去创造有价值的生活!本书正是就如何去操作进行分享。
  这个过程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你将了解到自己如何制造并陷入“幸福的陷阱”,这是关键的一步,请不要错过。只有真正洞悉“幸福的陷阱”的来龙去脉,才能从中脱身。
  第二部分,此部分并不倡导你竭力回避或消除痛苦的想法和情绪,而是鼓励你去学习从根本上转化和痛苦想法、情绪之间的关系。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去体验痛苦的想法和情绪,从而削弱它们的力量,大大减轻它们给你的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三部分,本部分并不是主张你去追逐快乐的想法和情绪,而是倡导要将注意力投注在创造丰富、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中。这会令你深感生命之活力和丰沛,会令你在长期内持续收获内心深处的满足感。
  前方的旅程
  阅读本书恰如开启一段异国之旅:沿途会有很多新鲜奇异的风物,另有一些则相对熟悉,只有轻微差异;有时,你会感觉富有挑战、应接不暇;有时,则会觉得兴奋有趣。建议你在这段旅行中尽量保持从容,而非迫不及待地向前冲,尽情享受每一刻才最美妙。当你发现有新鲜刺激的景物时,不妨停下来深入探索,尽可能多地去学习体会。别忘了,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去创造一种有价值的生活,所以,不妨放慢脚步,来欣赏和享用接下来的篇章。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上一篇:股市技术分析指标大全 李昊 股票分析软件用法详解
下一篇:戴维斯王朝(美)约翰·罗斯查得 著,胡雍丰,傅晶 译   
回复

举报

QQ|

GMT+8, 2024-11-25 13:4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