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资料名称】:香港金融史1841-2017 【资料描述】:
香港金融業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開埠之初。經過逾170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香港經濟中最具戰略價值的行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香港著名金融學家饒餘慶教授就認為:「香港之崛興為一國際金融中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香港經濟的兩大成就之一(另一成就是從一轉口港轉變為一富裕的工業經濟體)。」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金融中心的崛起,約始於20世紀70年代。隨著香港經濟起飛,百葉繁榮,股市蓬勃發展,特別是香港政府採取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政策,吸引外資銀行及跨國金融機構大舉湧入香港,香港金融業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邁向多元化和國際化。在此進程中,金融業形成門類齊全而發達的市場體系,以及健全而較完善的監管制度。
回歸以後,儘管遭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嚴重衝擊,然而憑藉著「中國因素」的影響,以及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推進金融業的改革,香港金融業獲得了長足發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升。
本書以作者於2002年撰寫出版的《香港金融業百年》為基礎,將時空延伸至2017年,從銀行業、資本市場、資產管理、保險業,以及金融監管等多角度,全面展現香港金融業橫跨一個半世紀以來的發展脈絡,用豐富的資料、簡練的文字、珍貴的圖片,生動而深入地剖析了香港金融體系和金融制度的演變發展及其規律,並據此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未來發展作出展望。
目錄
前言
饒序
李序
胡序
第一章 金融業的崛起與早期發展
1. 外資銀行進入與滙豐銀行創辦
2. 華商經營的金融機構:從銀號到西式銀行
3. 保險業的早期發展
4. 早期黃金市場:金銀業貿易場
5. 早期的貨幣制度:從銀本位制到英鎊滙兌本位制第二章 戰後金融業的蛻變與拓展
1. 戰後金融業的繁榮與《銀行業條例》制訂
2. 1950-60年代銀行業的拓展
3. 1960年代的銀行危機
4. “利率協定”和《銀行業條例》的修訂
5. 戰後保險業的重建與發展
第三章 香港證券市場的發展與改革
1. 香港股市沿革:從香港會到“四會時代”
2. 1970-80年代初期香港股市的牛熊市
3. 四會合併:香港聯合交易所的成立與運作
4. 1987年10月股災:“黑色星期一”
5. 戴維森報告與香港證券市場改革
6.“怡和震盪”:從遷冊海外到“上市豁免”
第四章 金融業的多元化與國際化
1. 金融機構多元化:接受存款公司大量湧現
2. 外滙、黃金市場的崛起與發展
3. 1980年代銀行危機與1986年《銀行業條例》
4. 1991年“國商事件”及其餘波
5. 過渡時期銀行業的發展與銀行集團
6. 1970年代以後保險業的發展
7. 香港期貨市場的建立與發展
第五章 過渡時期貨幣金融制度的演變
1. 港元聯繫滙率制度的建立及其運作
2. 滙豐:淡出“準央行”角色與中國銀行參與發鈔3. 外滙基金的設立與功能演變
4. 過渡時期金融制度的改革及外滙基金功能的擴大5.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建立及其職能
第六章 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與聯繫滙率制的完善1. 亞洲金融危機對港元聯繫滙率的衝擊
2. 百富勤的清盤與證券業危機
3. 紅籌風暴與粵海集團債務重組
4. 香港特區政府的“救市行動”
5. 港元聯繫滙率制度的完善及其效應
第七章 回歸後金融業的轉型與發展
1. 銀行業轉型與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
2. 證券市場轉型與紅籌股、H股發展
3. 債券市場的發展與雷曼“迷你債券”風波
4. 資產管理/基金業的新發展
5. 保險業轉型與發展
第八章 特區政府的金融政策與金融監管
1. 特區政府的金融政策
2. 銀行業:建立以“風險為本”的監管制度
3. 證券市場:實施“三管齊下”的改革綱領
4. 基金業監管制度的發展與改革
5. 保險業:建立保險業監管局
第九章 邁向全球性國際金融中心
1.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演變
2.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比較優勢與差距
3. 邁向全球性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趨勢
香港金融業大事記
主要參考文獻資料
百度云:
微云: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