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8 n4 c2 p) @; i( p! u, Z
估值套利的机会( @: x; i/ @ t, ?/ \9 U* B
4 r3 I7 N7 I* U9 a9 t- B' b9 H先举个例子,同样是换股合并,美的集团换股吸收合并小天鹅和南山控股换股吸收合并深基地B。此时,由于被换股方存在折价,买入被换股方股票在换股合并后折价会消除,存在一定套利空间。& P, }" p* u- d. b
+ x6 |4 u; L) h但是否参与套利决定性因素在于换股方的股票估值,比如美的集团和南山控股的估值,由于美的集团的估值合理且偏低,此时参与套利是很好的机会,一方面,折价最高的时候小天鹅B存在20%以上的折价,另一面还可能获得美的集团估值修复的收益。0 Z' h/ N1 l7 S J7 x
$ k' Z+ N) T* J- @0 `: c" \: Z7 E! U' N
反观南山控股,估值偏高,虽然可以获得折价的收益,但是要承担较大的股票下跌风险,此时就不是很好的套利机会。再如辉丰转债和15康美债,去年12月份的时候,价格都在80,都还有1年左右的时间到期,按照1年时间到期,100的价格赎回,年化收益率都在25%。
# s! F1 n3 y! _. c
# g5 B: ?2 k; k' F+ p3 y为什么当时辉丰转债是很好的投资机会而康美债之后最低跌到了40 ?起决定性的因素还是估值,对于债券而言,最重要的无疑是违约风险,承担了更高的风险取得的收益没有意义,违约的可能性直接影响了债券的估值。, ^( N3 @& t: N. ~7 r! R: ~
" K7 x7 h' A' ~7 n
对于短期的套利机会,估值可以理解为最坏情况下的最大损失。比如2017年的时候,天元锰业全面要约收购英力特,看似已经板上钉钉,要约收购价25.89元,但后来失败后股价从25一路下跌至15元,事后可能会多方面分析失败的原因,但最本质的原因还是过高的估值导致参与套利失败后承受了巨大的风险。类似的案例还有2016年,港股的江南集团私有化,最后也是以失败告终,当时私有化的价格是1.43,失败后一路下跌,而如今价格只有0.44元。
& A$ Y9 x p$ x; _+ w3 G" [( r, v$ L6 B* b$ j
短期股价的走势并不完全取决于估值,甚至很多情况下,反而估值过高的个股会有更好的表现,尤其在A股市场。
2 P1 i/ g# m- r$ a* W4 s
: r6 i. H- p+ h& \/ f长期来看,股价的涨跌取决于估值,但是短期涨跌随机,而且小市值,有概念的股涨跌波动浮动更大,这种波动意味着可能短时间内会有很高的收益,但也同时把自己的持仓暴露在风险之中,就不会稍不留神回吐所有盈利。0 D& N) h3 ]+ A1 U. p+ I
2 k; w: E& W$ h$ \& J& S. @0 b投资股票的几个阶段
; q9 g# O; l9 J3 k" j0 Y! S2 |7 x4 Q- K0 n2 `/ t
第一阶段技术分析,看K线图,打听股票代码。这个阶段基本没有能赚钱的,赚了之后迟早也会赔回去。如果不明白股票背后的实质,比如这是一家怎么样的公司,每年能盈利多少,资产状态如何,只看图线走势或是依赖一些技术指标,股票价值是会归零的,即使之前成功的次数再多,只要一次出错,就可能出现大幅亏损。做短线比较厉害的比如索罗斯,徐翔,他们的成功也非依赖图线,更多是心理的博弈,这样的人太少了,需要很高的天赋,可能是千万挑一,并非大多数人所能模仿。
; C- \# y& h9 e7 `
+ t0 d# Z \: G2 \" j3 L' k第二阶段是开始价值投资。这也是散户最容易赚钱的一种方式,比如买一些低估值的基金。这个阶段的投资者会看一些简单指标比如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销率(PS),净利润,权益净利率(ROE)等,也懂得一些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对如何选股有一定的认识,可以避开股市中大多的坑,但选股能力有限或者没有固定的投资体系,有时也会被情绪干扰投资的决策,会为卖出后依然暴涨而悔恨,也会因为买入之后马上下跌而恐惧。
; K# o, R6 t: \0 r9 o. E/ ^$ I3 W9 f+ q, Q6 o* s: H7 E
这类投资者已经可以开始在股市上赚钱了,可能收益不会很高,但是想要亏损也是很难的。比如李大霄可以算第二阶段的代表,李大霄的理念非常好,“要价值投资”,“远离黑五类”,但是除了口号就是口号,没有真正的进行证券研究,虽然收益率不会太高,但足以跑赢大多数还在讨论股票能否赚钱的股民了。1 C8 f1 v' I" c
% o& y) a! d0 ?2 n, R' Q
第三阶段是真正开始个股以及投资机会的研究。估值便是最重要的一环。全面研究一个股需要综合的知识以及对于行业专业的了解和大量的调研,比如读公开信息,公司公告,财报,行业目前的情况,行业未来的前景,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竞争优势是什么,公司目前的估值,业绩的真实性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此时对个人的时间要求以及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对于很多高科技行业,没有行业的专属知识以及学科知识做支撑,很难全面的理解,这也是巴菲特从来不来科技股的原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