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资源-股票学习站-学炒股-股票课程-炒股教程-分析选股指标-入门基础知识

 找回密码
 注册昵称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麦肯锡教我的逻辑思维 高杉尚伊 著

 
    [-----复制链接-----]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4
楼主
2020-4-15 09:11:30
【资料名称】:麦肯锡教我的逻辑思维
【资料描述】:



  内容简介
  谁的思维率先进化,谁就能拥有未来。要想适应这个新时代的不断更迭,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思维引导正确的结果。
  《麦肯锡教我的逻辑思维:从逻辑思考到搞笑执行的规律与方法》就是这样一本关于教你如何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书。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一些麦肯锡人常用的逻辑思维,通过对他们思考方式的描述,将他们的逻辑理念和分析方式展现给读者,让读者更好地明白麦肯锡人在遇到问题时如何看,如何想,如何做。书中还运用了许多的事例,结合事例对麦肯锡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从而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麦肯锡的逻辑思维,掌握应用麦肯锡逻辑思维的方法。看一遍,茅塞顿开,看两遍让你找到自己的核心问题,让你在未来的工作中如虎添翼。
  作者简介
  高杉尚伊,曾为麦肯锡的内部高管培训师,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研究领域涵盖竞争策略学、心理学、管理学,是当代卓越的人才培训师。在思维方式、逻辑技巧、工作方法上的培训颇多成就,多年来致力于形式逻辑与逻辑思维的系统研究,获得耶鲁大学商学院杰出贡献奖。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逻辑思维 001
  1.逻辑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 / 003
  2.推理是逻辑思维包含的一种现象 / 007
  3.六种主要的论证方法帮助我们证明三段论的论点是否正确 / 0114.重构论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问题的本质 / 0145.非形式逻辑是研究论证的重要方法 / 019
  第二章 用逻辑思维思考 025
  1.理性接受度是判断逻辑思维正确与否的衡量尺度 / 0272.要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理性接受度之外 / 0323.语言是逻辑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表象 / 0364.比喻语言是间接使用逻辑思维的延伸 / 041第三章 如何掌握问题 047
  1.问题的本质就是与现实的不匹配 / 049
  2.识别问题的类型是我们掌握问题的关键 / 0543.掌握问题必须重视各个问题之间的相关性 / 0584.20/80原则作为划分问题的解决顺序的有效手段 / 063第四章 正确的逻辑思维才能引导正确的结果 0691.判断逻辑思维的正确性是引导正确结果的前提 / 0712.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途径才能 / 075
  3.注意在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过程中应避免的问题,是引导正确结果的补充 / 080
  4.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过程中的相关验证方法是引导正确结果的有效保证 / 085
  5.正确结果对逻辑思维可以反推证明其正确性 / 090第五章 麦肯锡五个工作原则的逻辑性思考 0951.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 0972.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服务 / 102
  3.客户才是根本 / 106
  4.麦肯锡的主观工作也是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 1115.项目完成后的可持续性工作 / 116
  第六章 成果思考,目的的重要性 121
  1.成果输出的两个应该注意的事项 / 123
  2.交出成果的两个难题 / 127
  3.寻找答案的方法 / 132
  4.让效率和成果齐头并进 / 136
  第七章 金字塔结构:逻辑思考的核心技巧 1411.金字塔结构暗含的逻辑思维 / 143
  2.金字塔结构的两种类型 / 147
  3.金字塔结构的子结构之间存在着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 / 1524.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构建金字塔结构 / 1565.金字塔结构的优点 / 161
  6.金字塔结构的实际运用技巧分析 / 166
  第八章 反直觉思考,从问题本身出发 173
  1.生活经验给你带来的假象 / 175
  2.外部环境对你的思考方式会带来影响 / 1803.大数据分析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 184
  4.临界点带来的积极反馈 / 189
  5.反直觉思考会戳破运气的肥皂泡 / 193
  第九章 麦肯锡逻辑树分析法 199
  1.逻辑树分析法的逻辑思维  / 201
  2.逻辑树分析法的两种分析方法 / 205
  3.逻辑树的三个类型  / 210
  4.逻辑树分析法的优点 / 215
  5.逻辑树分析法的实用技巧分析 / 219
  第十章 紧急性和重要性决定优先级 225
  1.根据紧急性和重要性决定优先级暗含的逻辑思维 / 2272.如何根据紧急性和重要性确定优先级 / 2313.优先级的四种情况 / 236
  4.根据紧急性和重要性决定优先级的优点 / 2405.根据紧急性和重要性确定优先级的实用技巧分析 / 245第十一章 从问题背后着手问题本身逻辑 251
  1.问题背后是必然存在的 / 253
  2.问题背后和问题本身的逻辑联系 / 258
  3.如何从问题背后着手问题本身 / 262
  4.不可忽视问题背后对问题本身的影响 / 267第十二章 7S模型管理方法的系统性逻辑 273
  1.战略制胜是最终目的 / 275
  2.战略依靠完备的组织结构进行支撑 / 279
  3.人员才是最终决定结果的唯一因素 / 284
  4.7S模型管理的实用技巧分析 / 289
  收起全部↑
  精彩书摘
  六种主要的论证方法帮助我们证明三段论的论点是否正确推理是逻辑思维包含的一种现象,而推理中最重要的一个论证方法论是三段论。根据史籍记载,古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关于三段论的系统理论。
  三段论在传统逻辑中,是在其中一个命题(结论)必然的从另外两个命题(叫做前提)中得出的一种推论。三段论也被叫做直言三段论,是传统逻辑中的一类主要推理,在现代逻辑定义中,我们将直言三段论拆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它在逻辑上是从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来的。
  大前提是一般性的原则。小前提是一个特殊陈述。在逻辑上,结论是从应用大前提于小前提之上得到的。比如,金属是导电体,铜是金属。所以,铜是导电体。又如,所有的绿色植物都要进行光合作用,郁金香是绿色植物,所以,郁金香要进行光合作用。再如,凡是有角有蹄子的动物都不是吃肉的。这个动物是有角有蹄子的动物。所以,这个动物不是吃肉的。
  印证三段论需要遵守六个论证方法。
  第一,一个三段论必须包括意义明确的三项。
  三段论的结论是其中两个词项以某种关联相联系的直言命题。但是这个定义要强调的是,当只有存在第三个词项同时分别联系这结论中的主项和谓项时,二者之间才有关联。换句话说,想要让三段论从两个前提有效得出结论,就要包含三个项目,且每一个项目要在三段论中出现两次,而大项作为结论的谓项和大前提的主项或者谓项,小项作为结论的主项和小前提的主项或者谓项,中项在两个前提中出现一次,一般作为它的主项或者谓项。
  如果出现了四个词项,则大前提和小前提之间就没有起媒介作用的词项,因而不能推出确定结论。
  第二,在结论中周延的项在前提出现的位置上也必须周延。
  论证的有效性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它的结论能够从前提当中推导而出,然而当论证的结果比前提确定了更多的内容那么论证无效。三段论的结论所表达的内容一旦超出它的前提所表达的内容,一定无效的,也就是说三段论中的小项和大项在结论中是周延的,然而在前提中出现是确实不周延的。
  保证结论所断定的范围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从而保证结论的可靠性。违反这条规则的逻辑错误叫“周延不当”,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变的周延了,这种逻辑错误叫“大项周延不当”。二是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变得周延了,这种逻辑错误叫“小项周延不当”。
  第三,中项至少要进行一次周延。
  通常三段论的中项只能出现在两个前提位置的词项,也只有在大项和小项连接时发生作用,所以结论中的大项和小项产生了关联。然而中项只有在至少一次的前提中指代称类的一切对象时才有意义,而一旦中项只是在大前提中指称类的部分对象,而在小前提中指称类的另一部分对象,可以认定,大项和小项分别和中项的不同部分产生了关联,二者必然无法相关,三段论也不能被支撑。
  比如,所有野生兔子都是有毛的哺乳动物,有些有毛的兔子是分散攻击类的动物,所以有些分散攻击类的动物是野生兔子。
  “至少进行一次周延”能起到使大项和小项发生必然联系的媒介作用;否则,大项与小项的联系就是或然的,不能推出确定结论。再比如:马是脊椎动物,鹿是脊椎动物,因此,鹿是马。
  上述列举的两个例子都是违反“至少进行一次周延”这个原则的,所以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第四,一个有效的三段论不能有两个否定前提。
  当一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否定的,那么它的中项和大项所代指的泪,或者部分或者全部都是相互排斥的。另外,假设三段论的小前提是否定的,那么中项和小项所指代的类,同样是或部分或全部相互排斥。由于小项和大项所指称的类之间关系不明确,那么久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两个前提都是否定判断,那么就断定了中项和大项、小项之间有不相容的关系,也就是没有共同的外延,那么,中项就无法起到媒介作用,就不能推出确定的结论。
  比如,播音系的学生不是学前教育系的学生, 张三不是播音系的学生,所以张三是前教育系的学生。这个推论也不是正确的,因为前教育系和张三之间没有必然关联。
  第五,假设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那么结论一定也是否定的,同理,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相对应的另外一个前提也是否定的。比如,所有的年满十八岁的守法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小王是年满十八岁的守法公民,所以小王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六,假设两个前提都是全称的,那么结论也一定是全称的。比如,有些党员是商人,有些青年不是商人 ,有些青年不是党员。这个推论就是无效的。
  这六条原则中,每一条都规定了让直言三段论有效的必要条件,所以主要遵守其中任何一条规则的三段论都能满足令其有效的条件。但是这并不能构成有效的充分条件,只有当六条规则全部被遵守时才能成为有效三段论的充分条件,所以这些原则提供了检查的有效性的判断依据。而且这六个原则的特点是,一旦其中一个方法存在着使用上的偏差,另外一种方法也能被检查出来,所以三段论形式上如果出错是可以被识别出来的。
  确保使用有效性规则和错误的方法来检验三段论形式的有效性,要遵守两条执行法则,第一条法则是用心记住哪条规则和错误是相关联的,另一条法则是要记住规则和错误不是能阐述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方法,规则是当我们断言三段论的有效性时要记住的准则,而错误是隐藏在违背三段论有效性时应记住的指示要求。也就是说,只有当六条原则全部具备时才能构成三段论有效的条件,有效的三段论必须是保留真值的。
  4,重构论证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研究问题的本质;运用麦肯锡逻辑思维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要找到本质。无论进行科学研究或是从事日常工作,我们都应该认清一件事,即只有弄清楚问题的本质,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好比一件机器突然停止了运作时,我们不能单纯看到它停止了运作这一表象,还要明白它因为什么而停止了运作,对其进行检查,找到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让它恢复运作。若是我们不求本质,一味向机器中灌入机油,或是用强硬的手段推动机器运作,那么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令机器损坏。
  当我们明白研究问题本质的重要性后,另一个问题便产生了。几乎所有问题的本质都不是显而易见的,在它们的外面,覆盖着一层又一层的表象,甚至有一些表象会对我们的判断产生干扰和迷惑,使我们无法凭借肉眼一下子看穿这些表象,直达问题的本质。那么,要怎样做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呢?
  根据麦肯锡的理论,想研究问题的本质,我们就需要学会分析论证。分析论证是逻辑思维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同时也是最基础的技能。一个不懂得分析论证的思维者不但算不得一个合格的思维者,而且连思维领域的大门都难以迈进。
  分析论证中包含重构论证和论证评估,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地基和楼房。盖楼时,只有先打好地基,才可以盖楼,否则楼盖到中途就会出现问题。在分析论证时,先有先进行重构论证,才可以进行论证评估,没有经过重构论证,论证评估就不够严谨,所得到的结果也很可能存在各种细节上的问题。所以我们说,重构论证的存在是进行论证评估的先决条件。
  究竟什么是重构论证呢?重构论证,即当我们无法在论证中弄清楚什么是前提,什么是结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所进行的分析推理过程。这一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理清思路,确定论证是否存在和成立。
  按照麦肯锡思逻辑维的标准,想要重构论证,我们必须要先懂得识别论证,确定一段文本中是否存论证,存在几个论证,每个论证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进而对论证进行准确评估。判断论证是否存在的方法很简单,若是信息中出现了具有论题性质的文字或语言,并且存在支持此论题的依据。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这段信息当中存在着一个论证。
  在识别论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全神贯注,对可能包含论证的一切信息进行仔细观察或聆听,从中筛选出重要的信息,过滤掉不重要的信息。以麦肯锡的逻辑思维为基础,若是信息中确实存在论证,我们便可以对此信息分析,识别出信息中的前提和结论,然后将它们有序地组织起来,进行重构。
  在很多论证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所以”“因此”之类的词汇,这些词汇可以明确地告诉我们它后面跟着的是论题,所以也被称为“论题指示词”。与其相似的词汇还有于是得出结论,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推断,可以得出等。论据同样也有相应的指示词,比如因为,由于,假如,毕竟,根据等。这些指示词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论据和论题。
  重构论证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将所有论证的逻辑顺序进行调整,然后将论题放在最后即可,用十二个字去概括,即“规整语言,调整顺序,补充完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前提和结论,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如果区分不正确,就无法确认论据是否真的支持论题。
  在规整语言时,我们应该保持表述的统一性,用统一的语言去表示相同意义的词句,同时简化句子的成分,将一个复杂句式简化成为多个简单陈述句,并将无关的成分去除,无关成分比如前文提到的指示词。最后,我们要适当调整每个论证的前提,将它们的顺序变得更直观,更有条理,同时将缺失的部分还原。
  举个例子:“22楼住的都是美女,安迪住在22楼,所以安迪是美女。”在这个例子中,“安迪是美女”是断言,也就是结论;“22楼住的都是美女”和“安迪住在22楼”对“安迪是美女”这个断言起着支持作用,也就是说“22楼住的都是美女”和“安迪住在22楼”是前提。
  将这一例子进行重构,除去指示词,将论证放在前面,论题放在后面,可以写作:
  1. 22楼住的都是美女。
  2. 安迪住在22楼。
  3. 安迪是美女。
  在重构的论证中我们可以看到,论据1和论据2的顺序并不会对结论产生影响,无论哪一条放在前面,起到的作用都是相同的。而且虽然指示词已被去除,但是当我们看到结论时,脑海中仍然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个论题指示词。虽然句1和句2前面也可以加论题提示词,然而在加了论题提示词后,我们再去读全句,就会发现这样的因果关系是不成立的。
  若我们将句1定义为论题,那么重新排列的句子便是这样的:“安迪是美女,安迪住在22楼,所以22楼住的都是美女。”安迪只是22楼的一位住户,她的相貌水平无法代表所有住户相貌水平,所以很明显,这个论证是不成立的。
  若我们将句2定义为论题,那么重新排列的句子便是这样的:“安迪是美女,22楼住的都是美女,所以安迪住在22楼。”这句子看似合理,却禁不住推敲。22楼住的都是美女,并不能说明其他楼层就没有美女,安迪既可能住在22楼,也可以住在其他楼层,所以这个论证也是不成立的。
  还有一些时候,前提和结论会被省略,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比较熟悉的人之间,或是谈话双方都明白所谈论的话题的背景时。比如在“莉莉是鲍比的女朋友,鲍比很伤心,所以莉莉需要安慰他”这句话中,“莉莉需要安慰他”就是一个论题,“莉莉是鲍比的女朋友”和“鲍比很伤心”是论据。但当谈话双方都知道“莉莉是鲍比的女朋友”这一前提时,这一论据就可以省略,可以在交谈过程中直接说“鲍比很伤心,所以莉莉需要安慰他”。
  此时,我们将省略了一个前提的论证进行重构,可以得到:
  1. 鲍比很伤心。
  2. 莉莉需要安慰他”。
  这一重构的论证虽然缺少了一个前提条件,但两者的关系仍然非常清楚,1为论据,2为论题。若是以句1为论题,整个论证将会变成:“莉莉需要安慰他,所以鲍比很伤心。”在缺少一个前提的情况下,这个他所指代的人便不够明确,句子的意思很可能有很两种:一种是鲍比因为莉莉需要安慰别人而伤心,另一种是鲍比因为莉莉需要安慰自己而伤心。即使我们将省略的前提加回到原论证中,所表达的意思同样不明显。而以1为论据,2为论题,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歧义。这便是为什么按照麦肯锡逻辑思维进行的重构论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研究问题本质的原因。
  既然重构论证对于研究问题本质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能让我们的重构论证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拥有更加严谨的逻辑思维呢?有一种方式不妨一试,那就是多阅读一些经典的原著选读。
  在经典的原著选读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原始的哲学论证。这些论证分散于作品中,没有经过提炼和排列,我们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对它们进行挑选和排列,这便是一种关于理解力和重构力的训练。此外,我们还可以参照一些近代哲学家所发表的与经典著作相关的作品,以此来检查我们对原著的理解是否正确,重构的论证是否正确。
  5,非形式逻辑是研究论证的重要方法
  何为非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事实上也属于逻辑的一种,只不过它在进行分析时,不以逻辑形式的概念为主要分析工具,也不以逻辑的有效性为主要评价功能。如果我们将逻辑看作科学研究中经无数次严谨周密的实践而得到的定理,那么非形式逻辑就好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到的经验,虽然没有通过公式的推导,却同样真实可行。
  现阶段,关于非形式逻辑的比较的通俗定义为:以讲述日常生活中分析、解释、评价、批评和论证建构的非形式标准、尺度和程序为任务。简单地讲,非形式逻辑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推理。在国内,人们有时也会称它为批判性思维或论证逻辑。
  非形式逻辑最早出现于西方,出现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首次出现于德国逻辑学家斯克兹的《简明逻辑史》一书中。只不过在那时,非形式逻辑还不是很普及,只在一些重要的能力型考试中才会出现。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一同席卷了欧洲和北美,形成一股大浪潮,这股浪潮持续了十几年,并引起了世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期间,欧美的多所大学之中也开始增设非形式逻辑的课程,麦肯锡的许多成员也都接受过这一课程的培训。
  形式逻辑的产生大多与数学家有关,非形式逻辑则不同,它的产生基本与数学家无关,却与法学家有关。在这些法学家眼中,数学家们研究出来的逻辑过于专门、局限,不适用于日常生活,所以他们研究出了非形式逻辑,用来解决普通人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如今,人们已对非形式逻辑达成共识,将它视为一门清晰的明确的学科。
  形式逻辑的缺陷在于它们不够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类的语言具有丰富多样的特性,即便形式逻辑拥有多种表达方式,但它们过于符号化,模式化,完全不足以将人类所有的情感和意图表达出来。此外,形式逻辑以推理和论证的有效性为研究核心,需要首先确保前提为真,之后方可进行推理,在人类的生活中受到很大局限。根据麦肯锡逻辑思维进行研究,更多时间里,人们最为关心的是事情的直观合理性,而不是逻辑的有效性。非形式逻辑的出现弥补了形式逻辑中的不足,它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可以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非形式逻辑有哪些特征呢?在麦肯锡逻辑思维模式里,首先,它需要以传统形式的逻辑为基础。其次,它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为主要功能。再次,它能够同时体现多种思维方式的运用。此外,它还可以兼顾思维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体现案例科学发展趋势,以及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哲学和数理逻辑。
  非形式逻辑是对传统逻辑的修订和扩充。在非形式逻辑学家的眼中,论证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静态结果的论证,另一种为动态结果的论证。这两种类别的产生也使非形式逻辑学家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前者,被称为形式论辩学派,另一派支持后者,被称为语用论辩学派。两派在论证方面主要的区别在于如何将论证进行归类。相比之下,后一派在对论证归类时表现得更加大胆,突破了传统的主流逻辑。
  非形式逻辑是一种逻辑尝试,这种尝试可以对能够用于评估、分析和改进非形式推理的逻辑进到促进发展的作用。随着非形式逻辑的发展,语用论辩学派渐渐占据了优势。
  逻辑思维中最忌讳的是先入为主的观点。然而许多人在应用形式逻辑思维时,却会不自觉地,甚至习惯性地将主观意识作为评判的标准。他们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并且不允许任何人质疑或反对他们的逻辑, 于是在与其他人接触的过程中,一旦对方谈及与他们逻辑不同的观点,他们就会努力以自己的逻辑去辩驳。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其利也有其弊,然而很多人在生活中喜欢忽略其中一方面,只关注自己想要关注的一方面。比如作为汽车的生产商,他们会着重强调汽车大量应用所带来的好处,极力弱化同时存在的负面影响甚至闭口不提。而换作一些相对激进的环境保护者,他们就会大力强调此事带来的危害,而不去提及此事对社会带来的好处。这两种思维都过于主观,此时,若是有人以非形式逻辑思维去劝说他们任何一人,他们都会认为此人是在为另一方说好话。
  运用非形式逻辑思维则可以客观地,批判性地看问题,既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也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根据麦肯锡的研究,运用了非形式逻辑思维之后,这种先入为主的情况便不会产生。比如对于一位运用了非形式逻辑思维的人来说,汽车的大量应用既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又能让人享受到更舒适的生活,但同时它的大量应用也造成了能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以及交通的不便利。这便是从客观的角度对事情的本质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也必然更全面。
  从麦肯锡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懂得应用非形式逻辑的人往往更容易陷入无法解决的纠纷之中。除了上述所举的关于汽车大量应用的例子,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
  杰瑞和马丁合伙开了一家快餐店。开业初期,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马丁提出增加一个甜品柜台。按照马丁的逻辑,增加一个甜品柜台可以吸引更多女性顾客,使她们带着她们的女朋友或男朋友前来消费。同时还有可能增加其他男性顾客的光临,这样一来,店的营业额就会大大提升。
  按照杰瑞的逻辑,创业初期应该求精求稳,等店发展到一定规模再去考虑多样化经营。在他看来,增加一个甜品柜台无疑会使店内增加许多开销,比如制作甜品的原料,烘焙甜品的机器,而且还要多雇一名服务员专门负责甜品柜台。此外,每日摆放在柜台中的甜品若是无法全部销售,只能浪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一家刚刚开业的小店来说,增加这些开销很可能导致店内资金短缺。
  杰瑞和马丁就此事进行了商谈,在商谈过程中,马丁一心想到开设甜品柜台之后可能带来的利润,却对可能产生的风险避而不提,只是不断强调这样做会给店里带去怎样的好处,并举了一些自己在其他地方见过的类似成功案例。他认为成功的案例是可以复制的,既然别人这样做可以成功,那么他们的店这样做也一定可以成功。
  杰瑞并非不认同马丁的提议,只是不赞成在这样的时间内实施这样的计划。他仔细考虑了马丁的提议,计算了成本和可能获得的利益,又对小店所在位置周围的消费群体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了不可行的结论。然而当他将这一切分析给马丁时,马丁却一心认为杰瑞不赞成他的提议,只是在找借口拒绝。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马丁和杰瑞两人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马丁遵循的是形式逻辑,杰瑞遵循的则是非形式逻辑。马丁思考问题时,只考虑到自己的逻辑,不考虑其他的可能,杰瑞思考问题时,不但考虑了自己的逻辑,也考虑了他人的提议。
  对于没有非形式逻辑思维的人来说,他们只接受他们已有的认知,并且只相信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他们不接受任何与自己认知不同的建议或事实分析,所以当他们在某件事上与人产生分歧时,对方无论如何解释都不能平息他们的怒火。即使有人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他们也会认为劝解的人站在另一边。
  再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两个人因为一件事情吵架,双方都认为自己在这件事情中没有错,于是拼命指责对方,并将事情说给第三人听,想要寻求第三人的支持。第三人在听过两人的表述后,根据麦肯锡逻辑思维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两人都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错误,却也都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于是分别对两人进行劝解。
  第三人在劝解的时候,首先认可两人做得对的地方,然后再指出他们不足的地方,希望他们可以理解对方,然而只要劝架的人说了一句与他们逻辑不同的话,他们就会认为劝架的人是在偏袒另一方。
  站在麦肯锡逻辑思维的角度,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懂得运用非形式逻辑思维去思考的人会从客观的角度看问题,不偏不倚。正是因为它具有这种特质,所以我们说非形式逻辑思维是研究论证的重要方法。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上一篇:波段获利技巧图解 朱家康 K线图和分时图解说的方法
下一篇:荣国府的经济账 陈大康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回复

举报

QQ|

GMT+8, 2024-11-29 04:0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