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式未来函数在线检测 ※※
开启辅助访问
※※ 公式未来函数在线检测 ※※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注册昵称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昵称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资源
最近更新
自助开通
9,9终身区
金币课程区
搜课吧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荣国府的经济账 陈大康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复制链接-----]
股票学习站
股票学习站
当前离线
积分
11042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2
楼主
2020-4-15 09:11:31
仅赞助9,9。开通终身会员,超多精品课程,精准指标任你下载。错过此站,后悔一生!!
【资料名称】:荣国府的经济账
【资料描述】:
04142315607.jpg
下载附件
04142315607.jpg
2020-4-15 09:11 上传
内容简介
贾府的崩溃,说到底其实就是经济的崩溃。《红楼梦》故事的展开,无不与经济问题密切相关,但是经济问题在小说中大多是一个隐性的存在,当情节需要时,它才显现出来,成为小说内容的一部分。《荣国府的经济账》一书以经济和与经济相关的制度为切入点,分析了林黛玉的家产之谜、荣国府家政主持者的身份、王熙凤与月钱管理、探春治家除弊、贾府的管家阶层等八个问题。角度新颖,逻辑缜密,分析鞭辟入里,令人拍案叫绝。该书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是一部别具视角的研“红”佳作。
作者简介
陈大康,上海嘉定人。1982年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理学学士。1990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博士。留校任教至今,历任古籍所所长、中文系系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图书馆馆长,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文学遗产》编委、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明代商贾与世风》、《明代小说史》、《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中国近代小说史论》等。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黛玉家产之谜
一、林家财产问题的提出
二、林如海是否有丰厚的家产
三、林如海后事的料理
四、林家财产流入荣国府后的下落
五、林黛玉之钱财观
第二章 李纨与王夫人为何没有对话
一、李纨与王夫人没有对话意味着什么
二、作者为何不写李纨与王夫人的对话
三、婆媳不和的深层原因及其背后的家族利益
四、解不开的疙瘩是推动情节的暗线
第三章 荣国府应该谁管家
一、王熙凤确有治家才干
二、不合规矩的安排
三、失去治家权后的李纨
四、李纨判词与曲子的难解之处
第四章 围绕月钱的风波
一、荣国府的月钱制度
二、李纨与王熙凤的月钱观差异
三、李纨的经济筹划及后来
第五章 探春和她的治家尝试
一、代理治家团队的确立
二、探春的治家业绩
三、探春治家的失败及其原因
第六章 那些半奴半主们
一、荣国府的管家们
二、姨娘与“准姨娘”
三、奶妈与“副小姐”
第七章 荣国府的经济制度与管理机构
一、荣国府内是怎样的分配制度?
二、荣国府的财务与人事制度
三、名目繁多的管理机构
第八章 荣国府经济体系的崩溃
一、作者为何要写乌进孝缴租
二、那张租单告诉了我们什么
三、荣国府经济危机的根源
四、食尽鸟投林
附录一 从数理语言学看后四十回的作者
附录二 “《红楼梦》成书新说”难以成立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黛玉家产之谜
在许多读者的心目中,生活在贾府的林黛玉是一个寄人篱下、孤苦零丁的女孩子,《红楼梦》中故事的进展似乎也一直在渲染、加深人们的这种印象,有时作者还让黛玉吐露心声,诉说自己在荣国府的境遇与感受。在第二十六回里,黛玉去怡红院探望宝玉,正在与碧痕呕气的晴雯竟不管谁在叫门,就是使性子不开。黛玉没想到自己会被阻在门外,原想继续敲门弄个明白,但“又回思一番”,最后是宁可忍受委屈也不愿认真计较,因为她清醒地知道,“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她越想越伤感,于是便“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另一次是在第四十五回里的“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宝钗建议黛玉以药膳进补,“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但黛玉感到自己客居于荣国府,不好提出这样的要求,她还对宝钗说:“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这两段描写,都使人感到黛玉在荣国府度日的不易,也凸现了寄人篱下的处境给黛玉精神上造成的伤害。
黛玉在荣国府确有孤苦零丁、寄人篱下之感,曹雪芹对此已作了相当细腻的描绘,可是黛玉说自己“一无所有”符合实情吗?近二百年来,不断有人对这四个字提出质疑。他们认为黛玉是林家财产的继承人,只是林如海死时黛玉尚还年幼,这笔财富流入了荣国府的账户,黛玉无法使用,有也相当于无,故而有“一无所有”之说。这一质疑涉及到三个问题:首先,林如海是否留下遗产可供黛玉继承?其次,如果确有林家财产的流入,荣国府准备如何处置?再次,黛玉对以上情况是否知情?答案的寻得不能靠随心的臆想,而只能依据书中提供的信息作辨析。
一、林家财产问题的提出
据目前所知,最早在著述中提出林家财产问题的是清代人涂瀛,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行的《红楼梦论赞》有个附录《红楼梦问答》,在论及林黛玉时,涂瀛认为林如海死后,林家“数百万家资尽归贾氏”,而黛玉死后,林家的财产就名正言顺地归于荣国府,这不仅对王熙凤有利,而且对贾母也有利,因此,“黛玉之死,死于其才,亦死于其财也。”其全文如下:
或问:“凤姐之死黛玉,似乎利之,则何也?”曰:“不独凤姐利之,即老太太亦利之。何言乎利之也?林黛玉葬父来归,数百万家资尽归贾氏,凤姐领之。脱为贾氏妇,则凤姐应算还也;不为贾氏妇,而为他姓妇,则贾氏应算还也。而得不死之耶?然则黛玉之死,死于其才,亦死于其财也。”
或问:“林黛玉数百万家资尽归贾氏,有明征与?”曰:“有。当贾琏发急时,自恨何处再发二三百万银子财,一‘再’字知之。夫再者,二之名也,不有一也,而何以再耶?”
或问:“林黛玉聪明绝世,何以如许家资而乃一无所知也?”曰:“此其所以为名贵也,此其所以为宝玉之知心也。若好歹将数百万家资横据胸中,便全身烟火气矣,尚得为黛玉哉!然使在宝钗,必有以处此。”
涂瀛判定林家确有若大家产的依据,是“当贾琏发急时,自恨何处再发二三百万银子财”。此事见于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当时因为操办贾母祝寿庆典,荣国府几千两银子的流动资金几乎用完了,一时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而这时又有几家的红白大事要送礼,贾琏不得已与鸳鸯商量,“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搬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就在这时,宫里的太监又来打秋风,贾琏发急了,对王熙凤说:“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涂瀛认为,这未交待来处的“三二百万的财”,应该就是林家的财产,因为根据作品描写,荣国府能获得如此巨大财产的惟一机会,就是林如海死后,林家财产的并入。
涂瀛之后,还有些人关注过林家财产问题,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黛玉在荣国府虽处于“一无所有”的境地,但在她名下本应有一笔财产,这实际上是从另一角度肯定了涂瀛的看法,而他们的依据,则是作品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关于林家身世的介绍: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上面的介绍并没有直接论及林家的财产,但从中却可得到三个重要的信息:首先,林家在林如海之前是四代为侯,林如海本人是“前科的探花”,且又身居要职,这应该是个有钱的人家。其次,林如海出任巡盐御史,这在官场上是个公认的肥缺。第三,林家没有什么亲属,林黛玉也无兄弟姐妹,第五十七回里作者还补充交代说,“林家实没了人口,纵有也是极远的”,林如海死后,林家的财产自当归黛玉。一些人在讨论林家财产时,基本上都以这三条为证据,证明林如海死后留下了巨额财富,但这笔财产已被荣国府当作自己的钱在使用,而且是已经用得差不多了。
以上三条确实可引起人们对林家财产问题的兴趣,但作为证据或证明来说,都不同程度地使人感到不甚充分,还需要依据作品的描写作较深入细腻的分析与判断。可是在从事这项工作之前,有个前提必须分辨清楚,即《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我们所做的应该是根据曹雪芹的描写作深入分析,更完整地把握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揭示其内心世界,了解其性格的复杂性,对作者设计的情节走向有更全面的理解等等,总之是有利于读者的文学解读与欣赏。可是,红学史上不少人实际上将《红楼梦》当作是实事的记载或影射,将本应是文学的分析变成了所谓的“考证”,而结果被坐实的只是自己的臆想或推测。就拿上面所引作者关于林如海的介绍来说,脂砚斋在这里有九段批语,其中有三段在提醒读者这是一部小说,描写的内容是“事之所无,理之必有”,古人在小说创作中也早已认识到:“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因此我们应该按生活的逻辑与情节发展的逻辑去解读作品,而不能将它当作实事作“考证”,更遑论它与充足理由律的经常相悖。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回复
上一篇:
麦肯锡教我的逻辑思维 高杉尚伊 著
下一篇:
奥马哈之雾(珍藏版)任俊杰,朱晓芸 机械工业出版社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
GMT+8, 2024-11-25 09:4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