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式未来函数在线检测 ※※
开启辅助访问
※※ 公式未来函数在线检测 ※※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注册昵称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昵称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资源
最近更新
自助开通
9,9终身区
金币课程区
搜课吧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股资源-股票学习站-学炒股-股票课程-炒股教程-分析选股指标-入门基础知识
»
股资源
›
【股票学习站名师目录】
›
股票电子书课件文档
›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 张艳红 知识产权出版社
返回列表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 张艳红 知识产权出版社
[-----复制链接-----]
股票学习站
股票学习站
当前离线
积分
11044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4
楼主
2020-4-15 03:02:07
仅赞助9,9。开通终身会员,超多精品课程,精准指标任你下载。错过此站,后悔一生!!
【资料名称】:女性主义媒介批评
【资料描述】:
041500183281.jpg
下载附件
041500183281.jpg
2020-4-15 03:02 上传
内容提要
本书大众传媒对各种歧视女性的社会现象与社会心理,存在弱意识、不作为甚至推波助澜的倾向。这主要源自传媒经济是“眼球经济”,男权中心秩序根深蒂固,社会性别意识未被完全纳入主流。大众传媒因其公共性与影响力,具有建构性别模式的功能。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进入中国大众传播领域,成为一种富有批判精神的媒介批评视角。本书侧重于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受众批判、传者批判、方法论批判,内容批判贯穿全书。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起因
(一)性别歧视现象寻常化
(二)相关研究存在亟待深化与拓展的空间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
(二)内容分析
(三)个案研究
(四)网上调查
(五)半结构化访谈
(六)邮寄式问卷调查
三、章节结构
章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特质
一、相关概念
(一)女性主义
(二)媒介批评
(三)受众与传者
(四)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意识、社会性别视角、性别敏感、性别歧视(五)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
二、女性主义与媒介批评的历史流变
(一)女性主义的历史流变
(二)媒介批评的历史流变
三、女性主义与媒介批评的共性与互融
(一)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关注重点:商业广告(二)女性主义与媒介批评的融合
(三)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网站:妇女传媒监测网第二章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研究理路
一、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研究理路
(一)西方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研究脉络与核心点(二)我国女性主义的四个发展阶段
(三)我国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研究脉络及核心内容二、有待深化与拓展的研究空间
(一)传者研究
(二)受众研究
(三)传播内容研究
(四)方法论研究
三、实证研究的积极尝试
(一)调研的出发点
(二)调研结果概述
第三章 女性主义的受众批判
一、女性主义的五个主要流派
(一)自由派女性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
(三)激进派女性主义
(四)后结构主义的女性主义
(五)后现代女性主义
二、两种范式的女性主义受众批判
(一)消极视角的女性主义受众批判
(二)积极视角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受众批判
三、普适性与局限性
(一)自由派女性主义受众理论评析
(二)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受众理论评析
(三)激进派女性主义的受众理论评析
(四)后结构主义的女性主义受众理论评析
(五)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受众理论评析
四、中国化思考
(一)我国受众状况的多维性与复杂性
(二)两个维度
第四章 女性主义的传者批判
一、以女性传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立论点
(二)研究方法
二、中国女作家、女导演的性别意识分析
(一)中国女作家的性别意识
(二)中国女导演的性别意识
三、中国女新闻工作者职业地位探讨
(一)不同时期女新闻工作者的共性特征
(二)当代中国女新闻工作者职业地位探讨
第五章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层面的继承与深化
(一)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理论来源的多元性
与开放性
(二)女性主义、文化研究、媒介批评三者
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二、实践层面的探讨与介入
(一)女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培养
(二)女性如何突破进入传媒决策层的玻璃
天花板现象
(三)对商业广告内容提出批判
三、研究方法的借鉴与拓展
(一)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方法论基于三个层面(二)中国女性主义媒介批评采用的研究方法
(三)我国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四)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
四、本书创新点
(一)较早进行女性主义的受众观研究
(二)提出了一些探讨式观点
(三)三项实证调研立足于中国视野与中国语境结语
一、受众层面
二、传者层面
三、体制层面
四、新媒体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婚姻观之网上调查》
附录二:《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当代大众传媒》
受众调查
后记
作者介绍
张艳红,女,湖北师范学院外语系英美语言文学学士,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硕士、传播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女性与传媒、媒介批评。2004年至今,已在新闻传播类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9篇、一般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篇。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回复
上一篇:
《三国志》选评-新世纪古代历史经典读本 庄辉明
下一篇:
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美]弗兰克·J.法博齐 弗朗哥·莫迪利亚尼 著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
GMT+8, 2024-11-29 09:0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