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资源-股票学习站-学炒股-股票课程-炒股教程-分析选股指标-入门基础知识

 找回密码
 注册昵称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发新帖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的人文传播 路云亭 Humanistic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复制链接-----]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2
楼主
2020-4-15 03:09:13
【资料名称】:书法的人文传播
【资料描述】:

  内容简介
  《书法的人文传播》分三章:第一章论述教化世界中的书法流播风貌。展示历朝帝王对书法传播的作用,强调儒士群体作为书法家群体的基础性价值。儒士的书法素养是中国古代书法文化发展的主体性动力,而科举考试所营造出来的全社会普遍性的好书风尚为书法的充分发育奠定了理想的社会文化基础。民间风尚对书法传播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第二章主要论述道教与佛教文化对书法传播的影响。道教对书法的影响主要包括了道教符篆对狂草形成的启示以及道教思想对书法家信仰体系的冲击作用。佛教对书法的影响则包括抄经现象、寺院题壁行为、僧人书法等因素。第三章主要论述狂草大家的独特传播效应。重点阐释张旭和怀紊书艺中的解放性、自由性和酒神精神,解读狂草大家的书法传播理念,借以体现狂草书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特殊作用。
  作者简介
  路云亭,出生于1960年代,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主修戏剧学。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传播学院博士后,主修艺术学。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过《竞技·中国——竞技文化与中国的国民性》《司马南反了——悬赏百万挑战神功异能》《暴力的艺术》《重估中国体育传播的文化价值》《云亭散文》《当代中国式娱乐传播透视》《义和团的社会表演——1887-1902年间华北地区的戏巫活动》《书法的传播形态》《文明的冲突——足球在中国的传播》等著作。近期着力于探究中国古代竞技史、体育表演学以及艺术传播学。
  目录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概述
  二、主要观点及研究方法
  三、学术创新点
  第一章 教化世界中的书法流播风貌
  第一节 帝王群体的书法传播
  第二节 儒士个体修养对书法传播的促动
  第三节 科考儒生在书法传播中的作用
  第四节 书法的日常传播
  第二章 佛道文化对中国书法传播的干预
  第一节 道教人士对书法传播的影响
  第二节 佛教文化中的抄经传播
  第三节 寺院题壁风尚
  第四节 僧人的书法传播
  第三章 狂草家的特别传播效应
  第一节 张旭狂草书法的传播释例
  第二节 怀素的文本传播
  第三节 怀素的自我扬誉攻略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精彩书摘
  《书法的人文传播》:
  首先,书法传播的综合研究包括书法传播的基本方法和理论框架构建等内容。
  (一)书法传播的综合性研究
  郑利权是较早关注书法传播学的学者。他在《论书法传播学的建设》一文中认为应强化书法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关系研究。论著首次提出书法传播学的概念,并对书法传播学作出了初步的界定。郑利权认为书法传播学是书法学与传播学的有机融合,书法传播学立足于书法学,建构于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次,论著把书法传播的信息和符号作为书法传播学研究的基点,认为其研究对象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多维性、特殊性和开放性等诸多特征。再次,论著以拉斯韦尔模式为参照系,对书法传播学作出了立体性的建构。并从理论体系、应用研究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对书法传播学的建设提出了多种意见。
  张福朋在《传播学与中国书法的发展》中认为,传播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也是中国学术界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中国书法本身就与传播媒体的变化密切相关。张福朋考察了近代书法业的发展情况后认为,书法展出需要通过报纸杂志来贯通信息。假如没有现代印刷业的发展就没有近代以来报纸与杂志业的繁荣,也不会有为数众多的书法经典碑帖以及各种书法类著作和书法展览会的出现,现代印刷业的发展使得书法交流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张福朋还对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时期的书法传播媒体做了梳理,并指出了古代和近现代书法传播模式的差异。张福朋认为,中国古代书法传播基本上是贵族阶级向中下层人民逐渐渗透的过程,其中以唐代以前更为典型,书法大体是一种贵族或者上层阶级的把玩之物。张福朋还将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列入贵族阶级的行列。但是,从唐代以后,书法逐渐走到社会下层,原因在于科举取士的政策,科举制度使得书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宋代的趋时贵书现象进一步促使书法繁荣,而印刷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书法的进步。近代先进的印刷手段使得各种法帖得以出版,扩大了书法的传播力度,博物馆业的发展乃至后来网络技术的革新,则使书法传播达到了新的高度。何铁山在《试论书法的“传播功能”》一文中认为,书法是多方位塑造汉字形象并展现书家审美意识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书法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征和诸多的社会功能。书法的传播功能是书法社会功能的一部分,它可以传播文化、风格、时尚、情感、审美理想,而且书法的这种特征也是民众喜爱和迷恋它的主要原因。何铁山从文化传播的视点切入,认为文化的传播可以有多种方式,但中国的书法是传播文化、书风、时尚、情感和审美理想的重要方式。
  涉及书法传播论题的博士和硕士论文值得关注。河北大学李蕾在其硕士论文《中国书画艺术传播方式研究》中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传播结合起来论述,认为艺术传播方式同时也是艺术信息流动的方式。中国书画艺术品的传播方式可分为实物传播和非实物传播两大类。实物传播是艺术品原件的传播,它包括创作者的身体传播和艺术品的展示传播两类。非实物传播则是一种艺术意象的传播,可以分为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两类。中国书画传播方式的变化也引起创作和欣赏方式的变化。
  ……
  前言/序言
  恰如任何一种艺术或文化品类一样,书法自身就有传播性,因为书法的主体是人,而人有交际的欲望和需求。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书法时常成为人们雅集的由头,书法家们也因此变得不太孤独。如何关注书法家群体?是我必须回应的问题。我写的《书法的传播形态》侧重点在于讲述书法传播的外在元素。书稿出版之后,我并未停止工作,当那些冷冰冰的书法材料在我脑海中退潮之后,书法世界中的人的主体地位赫然出现。书法是人的创造物,书法的主体理应是操持墨笔、奋笔疾书的人,更是人的精神、想象力、价值观的延伸。这便是我完成本书的自然动机。
  书法称得上是一种人间尤物,还是一种发自中国入骨血中最为令人惊悸的寻常的技艺。书法是书家的玩具,或许还是中国人的*一爱好。
  放眼望去,中国之外的任何一国鲜有帝王或元首终生痴迷于书写活动者。中国历代帝王中称得上书法家的大有人在,而且呈现出历时不绝、绵延无极的架势。中国的儒生考试竟然将写字当作独立的科目,此乃冠绝今古之奇观。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当今中国的许多莘莘学子恐怕都要失去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世界上有各种各样宗教,也从未听说过哪家教派以抄写经卷独步天下者,但中国的寺院、道观里从未断绝书法家的香火。书法究竟是何方神仙?敢于占据中国文化的半壁江山?
  中国书法的民间扩张力更是惊人,她几乎无处不在。婚丧嫁娶,都有喜联、挽联伺候。婴儿刚出生,别人来庆贺,也要递上一张留有书迹的贺辞。小孩子受了惊吓,要请个大仙烧几张有字符的纸祛病除魔。病人开个药方子,还要经受精通医草书人士的折磨,那些方子犹如江湖社会中的独门暗器,只有同样精通医草书的人方能看得懂。
  中国一度是个书法的王国,生活于此域者无可逃离书法的掌控。于是,整个国家一度堕入一种简单狂热的状态,士人习书、僧人习书、道士习书、娼妓习书、贩夫走卒、略识之无者习书。书法俨然成为一种国家品格。如此的景象在世界上任何一国都无以出现,但是,中国曾经或仍旧企图上演这惊人的一幕。书法在中国从来就是一种颠扑不破的普世价值观。
  不得不说道张芝,张芝在中国书法圈子里一直是个谜。理由很简单,这位东汉时期的大草书家名气很大,人们却无以见到其一纸真迹。于是,张芝在中国草书界的地位就更加独特。他犹如草书世界的创世主一样,高高在上,俯视苍穹,却无法露出庐山真面目。
  然后就是张旭。张旭是个苦寒而自信的赤子。《新唐书》中的《张旭传》附于《李白传》里,从这个小小的故事中就可以解读出诸多的信息。放到世界艺术史的大史诗功劳簿中,张旭理应是和毕加索、米开朗基罗、达·芬奇齐名的大人物,但在官本位的时代,他只能在官方的史诗册里充当寄生者的角色。冰冷的历史显然是在抽史学家们的耳光,张旭的价值远远高于那些位居于帝王家史显赫位置的人,但他只能依靠官本位的出身寄寓于斯。历史总归是公平的,张旭不治他技、自酣其身的做派毕竟创造出一个书法的新天地。唐朝留下来的具象类艺术品并不多,假如没有张旭的草书,人们或许无以体察大唐盛世的生命质感以及这种质感之外的蓬勃的能量。他让我想到了高迪,张旭之于唐朝,犹如高迪之于巴塞罗那。至少当我在思考书法的时候是这样想的。
  怀素是继张旭之后的又一位异人型狂徒,他嗜酒如命,鱼肉不忌,出入王公大僚堂奥,一味张扬自己特立独行的行为作风。唐朝有关他的诗歌犹如一丛巨大的飓风阵,将怀素的才名扬喻到不可理喻的高度。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上一篇:中华历代补益名方1438首 华浩明主编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
下一篇:书法的传播形态 Communication Forms of Chinese Calligraphy
回复

举报

QQ|

GMT+8, 2024-11-25 21: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