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式未来函数在线检测 ※※
开启辅助访问
※※ 公式未来函数在线检测 ※※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注册昵称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昵称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资源
最近更新
自助开通
9,9终身区
金币课程区
搜课吧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风险投资与创业板 房四海 以理论和政策法规为起点
[-----复制链接-----]
股票学习站
股票学习站
当前离线
积分
11042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2
楼主
2020-4-15 03:52:19
仅赞助9,9。开通终身会员,超多精品课程,精准指标任你下载。错过此站,后悔一生!!
【资料名称】:风险投资与创业板
【资料描述】:
041502108867.jpg
下载附件
041502108867.jpg
2020-4-15 03:52 上传
内容简介
《风险投资与创业板》“以理论和政策法规为起点,最终定位于实践”,紧跟学术研究前沿。《风险投资与创业板》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保障了内容的理论可靠性;借鉴大量国际实证研究成果,针对我国风险投资行业所遭遇的现实问题进行实践操作指导。《风险投资与创业板》专栏与案例分析丰富,力求融合“理论、实践、政策”,使其三位一体,最终归于实践。《风险投资与创业板》不仅注重知识性、逻辑性、实践性,更注重可阅读性,使得理论不枯燥,应用有依据,实践可借鉴。
《风险投资与创业板》适用于MBA、EMBA、EDP、企业管理者、金融投资人员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等。
风险投资之重要性早已不言自明。如何拨开风险投资之“常识性外衣”,深入理解其深刻内涵则是《风险投资与创业板》之写作目的。
《风险投资与创业板》从实践、理论、政策三个维度,将全书内容分为六个模块,共20章。从实践视角而言,《风险投资与创业板》详细阐述了创业机会识别、创业企业估价、风险契约选择、创业企业组合构建、交易结构设计及退出机制设计等实践前沿与策略指导;从理论视角而言,《风险投资与创业板》深入融合了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博弈论范式下的新产业组织理论、投资组合理论、实物期权理论等前沿理论及其交叉融合;从政策视角而言,《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全面论述了创业板市场的运行及设计机制,并融入了相关政策法规解析以及对如“非法融资认定”、“有限合伙实务”等现实问题的剖析。
相信《风险投资与创业板》能够秉承作者之写作初衷,“立足于实践而不失于学术性,立足于学术而不失于前沿性,立足于政策而不失于操作性”,能够给予读者以启示。
目录
风险投资与创业板
代序
推荐
推荐序
第1章 风险投资与私人权益资本市场介绍[1]
1.1 风险投资的概念与内涵
1.2 创业金融学与公司金融学的五点不同
1.3 私人权益资本市场
本章小结
专栏1-1 另类投资简介[11]
模块一 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
第2章 机会识别与开发[1]
2.1 创业机会:概念与分类
2.1.1 创业机会的概念
2.1.2 机会的来源
2.1.3 机会分类
2.2 创业机会的识别
2.2.1 创业机会识别过程
2.2.2 创业机会识别之影响因素
2.3 创业机会评价与开发
2.4 商业模式
2.4.1 商业模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4.2 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
本章小结
专栏2-1 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的互动:大连泰德煤网商业模式案例分析[2]
第3章 创 业 企 业[1]
3.1 团队生产与代理关系结合体假说
3.1.1 创业企业家的投入
3.1.2 风险投资家的投入
3.1.3 团队生产和代理关系结合体
3.2 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与创业企业
3.3 创业企业发展阶段及特点
3.3.1 创业企业的定义
3.3.2 创业企业的发展阶段
本章小结
专栏3-1 商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兼谈如何写好商业计划书[3]
模块二 估价创业企业
第4章 调整现值法与风险资本法[1]
4.1 DCF模型与调整现值法
4.1.1 创业企业的估值与成熟企业有何不同
4.1.2 DCF模型
4.1.3 为何是APV而不是WACC
4.2 APV法估价创业企业
4.3 风险投资法估价创业企业
本章小结
专栏4-1 APV法估值案例[4]
第5章 实物(战略)期权[1]
5.1 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参数对照
5.1.1 期权的定义
5.1.2 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
5.1.3 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的参数对照
5.2 实物增长期权和实物交换期权
5.2.1 实物增长期权
5.2.2 实物交换(转换)期权
5.3 风险中性定价与隐含波动率
5.3.1 风险中性定价原理
5.3.2 隐含波动率
5.4 战略期权
5.4.1 延迟期权
5.4.2 分阶段投资期权
5.4.3 放弃期权
本章小结
专栏5-1 放弃期权的价值[3]
专栏5-2 二项式模型估算实物期权价值[4]
第6章 实物期权估价[1]
6.1 单一企业范式增长机会的估价模型
6.2 复合实物期权估价模型
6.2.1 生产决定的增长期权评估
6.2.2 营销决定的交换期权评估
6.2.3 复合实物期权价值
6.2.4 比较静态分析
6.3 拓展的DCF模型
6.4 实物期权应用误区与难点
6.4.1 实物期权方法之几个认识误区
6.4.2 实物期权方法在风险投资领域应用之困难本章小结
专栏6-1 “精确的错误”与“上帝在发疯”[4]
模块三 动态资本结构和状态依存治理
第7章 不对称信息和动态资本结构[1]
7.1 信息揭示与动态博弈
7.2 分阶段投资与动态资本结构
7.2.1 分阶段投资
7.2.2 动态资本结构
7.3 法律作为控制变量之创业者持股比例
7.4 面对风险之契约选择[22]
本章小结
专栏7-1 风险融资的资本结构:寻找最优投资工具[23]
专栏7-2 深究反稀释条款[25]
第8章 控制权配置与状态依存治理:创新企业预期估值之风险规避[1]
8.1 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视角下之控制权配置
8.2 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下控制权配置
8.3 学习模型与创业企业CEO更替[12]
8.4 对赌协议:兼谈创新企业预期估值之风险规避本章小结
专栏8-1 投资协议条款清单之雇佣协议[20]
专栏8-2 报酬机制设计:以有限合伙为例[21]
第9章 产业组织视角[1]
9.1 产业组织视角下战略性构建创业企业组合[9]
9.2 产业组织视角下风险投资机构:辛迪加
9.3 产业组织视角创业企业组合构建策略:中国大陆的实证[24]
9.4 产业组织范式资本结构理论[32]
本章小结
专栏9-1 风险资本与公司治理:基于33个国家(地区)实证研究[35]
专栏9-2 委托代理与创业企业估价[38]
专栏9-3 融资策略与产品市场行为[44]
模块四 流动性事件与退出机制
第10章 流动性与流动性事件[1]
10.1 流动性的六种内涵[2]
10.2 宏观流动性与创业企业估价:美国实证研究[3]
10.3 风险投资的最佳退出路径:基于欧美的实证研究[6]
本章小结
专栏10-1 风险资本的六种退出方式
专栏10-2 好耶网的成功退出之道:IPO并非最优选择[9]
第11章 退出机制与交易结构设计[1]
11.1 红筹模式
11.1.1 “红筹”、“大红筹”与“小红筹”
11.1.2 外资VC在中国的运作模式
11.1.3 外资VC机构选择“离岸”运作的原因
11.2 跨境换股
11.2.1 特殊目的公司与返程投资
11.2.2 跨境换股的概念
11.2.3 跨境换股与买壳上市和造壳上市
11.3 “盛大模式”与“境外期权模式”[5]
11.3.1 如何合法规避政府对外资收购战略性行业企业的管制:盛大模式11.3.2 如何合法规避政府对个人控股海外壳公司的管制:境外期权模式本章小结
专栏11-1 “蒙牛股份”的交易结构[6]
第12章 创业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估值与表现[1]
12.1 IPO简介
12.1.1 为什么要IPO
12.1.2 发行与上市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2.2 IPO估价与上市时机的选择
12.2.1 IPO估价
12.2.2 上市时机选择的重要性
12.2.3 上市时机选择的影响因素
12.3 VC与PE支持的公司IPO表现:中国大陆实证研究[2]
本章小结
专栏12-1 风险资本在IPO中的效应:基于美国的实证研究[3]
专栏12-2 IPO抑价之原因:多方博弈的缩影[4]
模块五 风险资本专题
第13章 风险投资机构[1]
13.1 VC组织形态与治理
13.1.1 有限合伙型
13.1.2 公司型
13.1.3 天使型[3]
13.1.4 公司信托型
13.2 积极而专业之金融中介:人力资本专业化13.3 独立VC之创业企业组合规模研究
13.3.1 中国大陆实证研究[9]
13.3.2 加拿大实证研究[10]
13.4 VC之收益衡量:内部收益率(IRR)
13.4.1 内部收益率的定义与特点
13.4.2 内部收益率的缺陷
本章小结
专栏13-1 外国VC投资中国的六种模式[17]
专栏13-2 中国风险投资基金与证券投资基金之特征区别第14章 风险资本与创新[1]
14.1 公司风险投资(CVC)
14.1.1 CVC的五个目的
14.1.2 内部市场驱动创新
14.1.3 寻租与无效投资
14.2 风险资本与技术创新
14.2.1 风险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14.2.2 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促进
本章小结
专栏14-1 网络泡沫时代“估价理论”与行为金融:兼谈DCF模型之基准作用专栏14-2 巴西的PE/VC经验[5]
专栏14-3 从境外风险投资新发展看中国风险投资之抉择[9]
模块六 创业板
第15章 创业板市场的设立与定位[1]
15.1 创业板市场的概念与内涵
15.2 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的设立方式与模式比较15.3 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定位比较
本章小结
专栏15-1 如何理解与把握“五新三高”[6]
第16章 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制度[1]
16.1 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的审核制度的概念与内涵16.2 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的审核制度比较16.3 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的审核程序比较16.4 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条件
16.4.1 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的定量标准比较16.4.2 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的定性标准比较本章小结
专栏16-1 发行上市审核制度中外比较之启示
专栏16-2 中小企业发行审核要点及案例分析[5]
第17章 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1]
17.1 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比较
17.2 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交易委托方式比较
17.3 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委托匹配原则比较
17.4 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的市场稳定措施比较本章小结
专栏17-1 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中外比较之启示专栏17-2 合伙企业法修改与风险投资的法律实务[6]
第18章 创业板市场信息披露制度[1]
18.1 创业板市场信息披露类别
18.2 中外主要创业板信息披露管理体制比较
18.3 中外主要创业板信息披露内容比较
本章小结
专栏18-1 信息披露制度中外比较之启示
专栏18-2 风险投资基金的非法募资问题探讨[2]
第19章 法人治理之特殊性与保荐人职责[1]
19.1 创业板市场独立董事制度
19.1.1 中外主要创业板上市企业之独立董事制度比较分析19.1.2 关于独立董事制度:中国主板经验教训[2]
19.2 创业板市场保荐人制度
19.2.1 保荐人制度之概念与内涵
19.2.2 中外主要创业板保荐人制度模式比较
19.2.3 中外主要创业板保荐人职责要求比较
本章小结
专栏19-1 独立董事制度中外比较之启示
专栏19-2 保荐人职责中外比较之启示
专栏19-3 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机构证券开户探讨[4]
第20章 创业板市场退市制度[1]
20.1 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退市标准比较
20.2 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退市程序:以美国与中国香港为例本章小结
专栏20-1 退市制度中外比较之启示
专栏20-2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条款解读[6]
代后记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创新与创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是产业-技术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面对巨大的资源-能源消耗,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呼唤,高技术创业越来越成为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房四海教授主编的《风险投资与创业板》一书,其特色之一,是从创业企业——风险投资企业上市链条,揭示了创业企业成功发展的路径以及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机理和过程,而将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则是本书又一特色。
我相信本书的问世,对工商管理硕士生、博士生,对从事工商管理,特别是从事创业和风险投资的人和机构,都是一个福音。
——姜彦福
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金融工程研究员房四海教授主编的〈风险投资与创业板》一书,将发达资本市场的先进理论与中国的最佳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视角独特,观点鲜明。在当前中国创业板正式开板,创业企业层出不穷,风险投资业务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静下心来读一读本书,无论是对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还是对专业投行人士,相信都会大有裨益。
——胡强 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中国证监会注册保荐代表人前言
代序
风险投资、契约精神与国家战略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已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将自主创新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自主创新,即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之有机统一。原始创新之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关键则在于模仿与创新的结合;集成创新之关键在于形成国家意志。通过强化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创新落后或滞后的局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归依。
各国实践表明: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要载体,创新型中小企业更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力量。创新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往往源于市场拉动,其熟悉市场环境,了解客户关心的问题,技术创新活动有的放矢,增强了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可度。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激烈竞争,使其对市场和技术变化更为敏感,技术革新的意识与动力更加强劲。这些内在的本质原动力不断引导着中小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动。
既然创新型企业之高度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为其标志性特征,那么随之所相应产生的高风险更是不容轻视。如此特性,显然与商业银行的集中资金管理模式和审慎经营原则相悖,因而创新型企业往往无法从诸如银行等传统的融资渠道获得发展资金。那么,即使政府有意直接资助,也因创新型企业科技开发周期长、风险过大,更加之其数量众多而难以承受财政压力。
风险投资的引入,则是应运而生!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专业型金融中介,不同于传统融资渠道的仅针对稳定性较强的成熟企业,而是投资于具有高成长、高不确定性的新兴行业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利用其专业的投资技能与增值服务,既可满足创新型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又可助其快速成长、健康发展,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但是,风险投资所具有的“中介特性”决定了其投资必须在持有一段时期后退出获利,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壮大还需要通过除风险资本之外的其他渠道获得低成本的成长资本。
正因如此,作为自主创新的引擎与助推器的资本市场机构体系的完善,不仅有助于有效利用资本实现创新性科技成果的推广与产业化,还有助于风险资本的良性循环,更是让自主创新型企业与科技人才的付出获得合理回报并保持积极创新能力的一个动力。
自1998年3月,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向九届全国政协会议所提出的《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提案”,至2008年3月2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意见稿)》,又至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上市股票首日交易顺利进行,创业板市场从理想到现实,不觉间已过11年!
11年间,我国经济高度发展,历经“东南亚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以及“次贷危机”而巍然挺立。如此良好的经济环境、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谐的经济氛围,成为了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规划的坚实基石。
11年间,中共中央将自主创新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从系统层面倡导创新内容的体系化,树立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强化创新体系的整体性,推出了“十大行业振兴计划”。又把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作为支柱之一,建立应时所需的高市场化程度的创业板市场。如此清晰的创新体系构建思路,为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11年间,中共中央从制度层面致力于完善创新的国家政策,引导其适应在新经济现状下的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方略;健全创新的激励机制以引导创业活动的兴起与发展,激励风险投资行业的成长与持续壮大;建立创新的法律保障与政策监管,以打破创新经济发展中的历史遗留桎梏,扫清自主创新道路上的法规障碍,提供独立、公平的投融资环境。
11年间,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快速发展,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家喻户晓”,涌现了诸多专业型风险投资人才,无论风险投资基金之募集数量或募集金额抑或投资金额或投资项目数量均得到飞跃般提升。风险投资行业的蓬勃发展为自主创新战略的高效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11年间,在创新思潮与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在创新观念与传统思维的相互融合与撞击下,在各级部门、各地区政府的培育、支持、鼓励下,优秀的创业者与优质的创业企业不断涌现、成长、壮大。据统计,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不到2000家,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300家,而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意见稿)》的规定,仅在科技部的统计范围内就有1100多家企业符合创业板发行标准。如此优质的企业资源与良好的创业氛围,为自主创新战略提供了最直接的实践前沿。
一言以蔽之,上述各要素构成了国家创新战略之核心内容与逻辑脉络,即:以坚实的经济实力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基石,以自主创新发展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途径,以合理的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前进保障,以创新的政策法规打破历史遗留的桎梏,以完善的资本市场结构体系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引擎与助推器,以风险投资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坚强支柱,以活跃的创业活动与创业氛围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实践前沿。
正如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教授所述,“现实中的人都是‘契约人’,他们无不处于交易之中,并用各种或明或暗的‘契约’来规制他们的交易”,而“不同的交易需要不同的契约关系”。
“契约”一词源于拉丁语,基本意思乃指交易,其强调的是交易双方或者多方的合意,其特征为选择缔约方的自由、决定缔约内容的自由和选择缔约方式的自由,其原则隐含着契约各方的地位平等。西方文化中的契约范畴不仅具有私法上的含义,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公法之中;它不局限于法律范畴,而被赋予了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契约是人类行为的一种理性选择。契约是一种规则,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精神。贯穿连接着国家创新战略各核心要素之间的“契约”与“契约关系”,并非仅通过法律法规的颁布执行便可予以规范,而需要创新的法律法规中所蕴涵、所传递、所散发的源于平等自愿的“妥协互助、协商互惠、守信互尊、双赢互利”之“契约精神”之引导。从契约关系和契约原则中衍生出来的自愿、平等、尚法、守信的品格就是“契约精神”的集中体现。
正如当人类的物质财富充实之后,更需要精神上的陶冶与鼓舞一样;当国家创新战略各核心要素皆已基本完备时,则更需要的是自愿、平等、守信之“契约精神”的引导与支持。
本书正是顺应时代对创新的整体性关注,结合学术理论与实证研究探讨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立足国家创新战略规划视角剖析创业板市场建设,以隐含之“契约精神”贯穿全文、传递精神,本书具有理论、实践、政策、“精神”相融合之特性。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需要有风险投资,有风险投资必须有创业板,两者的理性发展是市场功能完善的前提,房四海教授的著作是理性投资者的重要工具书。
汤世生
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前任董事长
2009年11月
精彩书摘
本章导读
本章,我们首先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风险投资的九种常见定义,在总结这九种定义的基础之上,给出本书我们要研究的风险投资的定义。然后,从五个方面比较了创业金融学与公司金融学的不同。最后,我们介绍了私人权益资本市场的概念,对广义私人权益与狭义私人权益做了辨析,并对过桥融资、并购基金以及夹层资本做了介绍。在本章专栏1-1“另类投资简介”中,我们分别介绍了另类投资的分类、原因以及另类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并介绍了12种主要的另类投资策略。
从世界范围来看,风险投资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一概念并无统一的阐述,下面,我们列出常见的风险投资的九种定义,以及本书中我们对风险投资的界定。常见的对风险投资的定义如下:
(1)全美风险投资协会(NVCA)。风险投资是由专业投资者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股权性资本。
(2)英国风险投资协会(British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BCCA)。该协会并没有公布风险投资的正式定义,但规定其成员为“积极活跃地管理资金,用于对英国未上市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机构”。
(3)欧洲投资银行。风险投资是为形成和建立专门从事某种新思想或新技术生产的小型公司而进行的以股份形式承诺的投资。
(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该组织有过三种不同的表述:风险投资是投资于以高科技和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风险投资是专门购买在新思想和新技术方面独具特色的中小企业的股份,并促进这些中小企业形成和创立的投资;风险投资是一种向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建企业或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资本的投资行为。
(5)美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对不能从股票市场、银行或与银行相似的传统融资渠道获得资本的工商企业的投资行为。
(6)王松奇。风险投资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是一种有别于一般性产业投资的财务投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与创业相联系的资本经营过程”。风险投资并不是直接通过经营产品来获取产业利润,而是通过经营整个企业来获取资本增值收益,因此,风险投资者必须立足于从“创建企业”的整体角度来审视投资对象,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这一个方面。由于除了基于技术创新而创建企业之外,基于工艺创新,或是市场营销模式创新,或是企业组织管理制度创新,同样有可能创建出伟大企业,所以,风险投资并不必然与高技术相联系。相反,一些科技项目,虽然技术含量高,但如果不能创造出现实的社会需求,它就不具有创业价值,因而自然不具有风险投资价值。
(7)成思危。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危险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
(8)万志勇。风险投资是指投资于创业企业,并通过资本经营服务、培育和辅导创业企业成长,以期分享其高成长带来的长期资本增值。它包含三层含义:投资对象是创业企业,以区别于对非创业企业的投资;不仅提供资本金支持,而且提供特有的资本经营等增值服务,以区别于单纯的投资行为;在企业完成创业使命后即退出投资,以实现自身的资本增值,进行新一轮的创业投资,以区别于那种长期持有所投资企业股权,以获取股息红利为主要收益来源的普通资本形态。
风险投资与创业板 房四海 PDF
风险投资与创业板 房四海 EPUB
风险投资与创业板 房四海 AZW3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回复
上一篇:
大手笔:美国历史上50起顶级并购交易(美)麦克尔·克雷格
下一篇:
股权众筹:创业融资模式颠覆与重构Equity Crowdfunding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
GMT+8, 2024-11-25 17: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