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名称】:交易理论(高清) 【资料描述】:
交易理论 作者:何全胜 著
链接:http://pan.baidu.com/s/1pKQ2GNT 密码:rxv5
作者:何全胜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6月
内容简介
经济学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皇后”。但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对立。微观经济学在“理性人”的假设上认为“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市场均衡发展,因此主张经济自由,反对政府干预。现代宏观经济学则认为市场是非均衡的,必须由政府进行干预,积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才能保持经济平稳的发展。“经济自由”与“政府干预”的政策突出地反映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这种矛盾和分歧。在经济繁荣时期、斯密的经济自由思潮响彻整个市场;而在经济萧条甚至经济危机时期,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思想又得以“还魂”。
本书认为这些争论与分歧产生的原因是对经济现象观察的角度不同,因而不能全面恰当的认识经济问题,传统经济学是从财富的创造(生产)和分配(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而本书认为交易是连接生产和分配的纽带,交易才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本书从交易的角度,以“新价格理论”为基础,对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新的阐述,尝试着为宏观经济学奠定一个微观基础。
本书的思想基础来源于中国的经济改革实践、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严格的政府管制和平均分配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积累和发展,但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行了市场机制的转变,从土地承包到国企改革,不再实行计划管制,而由市场交易自由决定,充分发挥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创造了“中国奇迹”。
中国的发展实践表明,“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的”:西方各国经历过经济危机后的经验也表明,“没有政府也是万万不能的”。因此,人们往往面临着在“政府”与“市场”、“管制”与“自由”、“政府定价”与“市场定价”之间的两难选择,需要在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之间做出权衡,任何*的做法都会将人们带向哈耶克所说的“通往奴役之路”。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第一节 科学的标准
第二节 经济学的科学性
第三节 经济学的定义
第四节 交易行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
第五节 需求、财富和价值的含义
第六节 价值理论
第二章 传统价格理论的谬误
第一节 传统价格理论的演化
第二节 从空想的需求表到意图的需求量
第三节 经济学的黑洞——“吉芬之谜”
第四节 需求定律成立的条件
第五节 需求定律的逻辑反证法
第六节 个体分析与整体分析
第七节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附录 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第三章 新价格理论
第一节 供求与价格的因果关系
第二节 价格决定的第一个因素:价值
第三节 价格决定的第二个因素:竞争
第四节 价格决定的第三个因素:量
第五节 量变致价变
第六节 供求决定价格
第七节 新供求曲线
第八节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第九节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第十节 传统成本分析的漏洞
第十一节 需求和供给的周期性
第十二节 投机价格
第十三节 管制价格
第十四节 内生价格与外生价格
第四章 交易的不确定性、效率与可持续性
第一节 交易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 交易费用理念的误导
第三节 间接交易与企业的性质
第四节 间接交易与利润
第五节 科斯定律与交易的效率
第六节 受益权与产权的界定
第七节 公共品与政府效率
第八节 交易的可持续性
第九节 政府管制的原因和界限
第五章 宏观经济学的演化
第一节 萨伊定律的“供给”局限
第二节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革命
第三节 “滞胀”与货币主义理论
第四节 供给学派的短暂回归
第五节 “新经济”的困惑
第六章 新宏观经济学
第七章 就业理论
第八章 通货膨胀理论
第九章 货币理论
第十章 金融理论
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