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资源-股票学习站-学炒股-股票课程-炒股教程-分析选股指标-入门基础知识

 找回密码
 注册昵称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发新帖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2 Approaching Business Models fro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s 2

 
    [-----复制链接-----]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2
楼主
2020-4-15 03:16:34
【资料名称】: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Ⅱ
【资料描述】:

  内容简介
  商业模式如何不只依赖于商业直觉,而是系统化地进行设计并持续升级,《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2)》将单个企业的边界打破,开创性地提出了商业模式共生体、商业模式设计工程学等新概念、新方法、新思想,使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有依据、有途径、有方法,更加系统化。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2)》中不仅有定性的方法,比如设计商业模式的原理和原则,还提出了定量的方法,例如基于商业模式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基于商业生态圈的“财务分析方法”等。这些方法,无疑可以帮助企业家、创业者和管理者设计出更好的商业模式,获得企业的长足发展与成功。
  作者简介
  魏炜,1965年12月出生于新疆农六师105团,湖南宁乡人。1990年在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组织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曾在新疆工学院和新疆大学工作,现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聚成实践家商业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创维集团、中兴通讯、大连獐子岛、新疆金风科技、新疆新能源、北京居泰隆、天音控股等多家上市/非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或管理顾问。
  在《管理世界》《经济与管理》《统计与决策》《创富志》《中欧商业评论》《北大商业评论》《清华管理评论》等国内外学术和财经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已出版论著:《透析盈利模式》《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发现商业模式》《重构商业模式》《慈善的商业模式》《管理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设计》《再造商学院课堂》等。
  朱武祥,1965年5月19日出生,江西高安人。清华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学士(1987年),技术经济专业硕士(1989年),数量经济学博士(2002年)。现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司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公司金融,包括:企业微观交易结构与商业模式,企业金融微观结构与金融解决方案(企业金融工程),企业资本运作与价值管理(战略投资,多元化,并购重组)及金融市场管制与发展。现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科院融资租赁研究基地副理事长。
  出版论著:《透析盈利模式》《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发现商业模式》《重构商业模式》《商业银行突围》《中国股票市场管制与干预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公司金融学》《轻资产运营: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轻是美好的:一流企业的轻资产运营模式》等。
  林桂平,1982年10月出生,广东揭阳人。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北京邮电大学工科学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商业模式、战略管理、公司金融等。现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聚成实践家商业模式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在《管理世界》《中欧商业评论》《清华管理评论》《创富志》《管理学家》、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AIB)、Emerald、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Digital Enterprise Design and Management(DED&M)conference等知名期刊、杂志、国际会议上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已出版论著:《透析盈利模式》《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Approaching Business Models fro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目录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Ⅱ
  推荐序一 系统化地设计商业模式
  推荐序二 打造“魏朱模式”升级版
  第1章 共生体 概念、评价标准和三大定律
  1.1 共生体:焦点企业的商业模式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商业模式的总和
  1.2 共生体视角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思维拓展
  1.3 共生体的三个切割、重组与三大评价标准
  1.4 总结:共生体的三大定律
  第2章 基于共生体的商业模式设计
  2.1 培训机构的传统学校模式
  2.2 培训机构的授权模式
  2.3 基于共生体的商业模式设计:培训机构的单边平台模式
  2.4 某家电制造企业社区店的商业模式设计:家电渠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3章 商业模式设计工程学原理一 同样的资源能力被不同利益主体拥有时机会成本不同
  3.1 资源能力与利益主体的搭配:从中非光伏基金的交易结构搭建说起
  3.2 抉择收入、抉择成本与机会成本
  3.3 资源能力被不同利益主体拥有时为什么机会成本不同
  3.4 新交易理论:交换、交易与机会成本、交易定价
  3.5 资源能力与利益主体配对的设计工具
  第4章 商业模式设计工程学原理二 利益主体以不同方式交易时,价值增值不同
  4.1 价值增值与交易方式
  4.2 交易方式之满足方式
  4.3 交易方式之构型
  4.4 交易方式之角色
  4.5 交易方式之关系
  4.6 交易方式之收支来源
  4.7 交易方式之收支方式
  4.8 交易方式之现金流结构
  4.9 交易方式的延伸问题:切割重组、抉择收益等
  第5章 商业模式设计工程学原理三 以同样方式交易交易对象的不同属性,价值增值不同
  5.1 属性如何创造价值空间:从客户全生命周期到属性创造性定价
  5.2 何谓交易:新交易理论下看交易属性
  5.3 属性如何碎片化:静态的组成部分、部分之间关系、对其他人的价值等;动态的潜在与显现、存量与流量等
  5.4 属性间如何聚合:叠加、伴生、互补、乘数、指数等
  5.5 归属关系与利益诉求:属性的缩减、延展与剩余分配
  第6章 商业模式设计工程学设计规则
  6.1 设计规则一:通过增减利益主体可以实现不一样的价值增值
  6.2 设计规则二:通过增减利益主体的资源能力可以实现不一样的价值增值
  6.3 设计规则三:通过分割重组利益主体和其资源能力可以实现不一样的价值增值
  6.4 设计规则四:通过以不同交易方式重新配置利益主体拥有的资源能力可以产生不一样的价值增值
  6.5 设计规则五:通过充分利用利益主体的存量资源能力,而非从零开始构建资源能力组合,其价值增值更大
  6.6 设计规则六:把更多剩余收益配置给对结果影响大的利益主体,其价值增值更大
  6.7 总结:使利益主体、资源能力各得其所
  第7章 基于商业模式的会计核算
  7.1 商业模式构建、实施和重构:如何进行交易定价?需确定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
  7.2 基于活动的动因分析、会计核算
  7.3 商业模式会计:从共生体出发的步骤与实例
  7.4 商业模式会计的应用场景
  第8章 基于共生体视角的财务分析 以零售行业为例
  8.1 从通行的财务指标和商业模式描述,可以看到什么:需要构建共生体视角!
  8.2 共生体财务分析四步法
  8.3 “共生体强”与“焦点企业强”的背离:商业模式的内生动力与演化路径
  8.4 如何改进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二维比较模型
  第9章 单边平台模式
  9.1 国际贸易的单边平台:香港利丰
  9.2 创造新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单边平台的平台企业与业务自主体
  9.3 切割、重组与交易价值、交易成本、交易风险
  9.4 单边平台的定价、辨析与适用范围
  9.5 单边平台设计步骤
  附录A 基于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这本书既提出新的商业模式视角,又有商业模式设计的具体工具,是值得企业管理者细读的一本好书。
  ——劳维信(LoWaishun)香港中文大学兼职教授
  ★一直在关注魏老师和朱老师在商业模式方面的研究,两位老师正本清源,使得商业模式这个因为被滥用而面目不清的词重新眉清目秀,我的收获有两个:第一个,商业模式如何成功这件事不是成功学,而是工程学,这件事可系统习得、可实践印证。第二个,认真研习两位老师关于商业模式的三个原理——同样的资源能力被不同的利益主体拥有,机会成本不同;利益主体以不同的方式交易时,价值增值不同;以同样的方式,交易“交易对象”的不同属性时,价值增值不同。不仅有助于解决商业模式设计问题,而且有助于解决企业中的其他重要问题,比如,战略规划、人才育留和组织结构设计。
  ——王立鹏《商学院》杂志主编、《家族企业》杂志主编
  ★这部著作提出了几个新的概念:共生体、单边平台、商业模式设计工程学、商业模式会计等,并围绕这些概念形成了一整套系统齐备、思想深刻的知识体系,是“魏朱商业模式理论”的最新升级版。这无疑对拓展企业经营视角、设计商业模式、提升企业价值起到巨大帮助。更重要的是,这些概念背后都有一系列的原理、规则、工具,从而把商业模式理论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商业模式设计工程学,使企业团队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分析、设计商业模式成为可能。既有理论视角提升,又有落地工具实施,很值得推荐。
  ——周云成商界传媒集团董事《商界评论》总经理、主编
  前言
  推荐序一 系统化地设计商业模式
  如果你是企业创始人,推荐你读这本书。而且你应该和团队一起读,一起来系统化地设计出更好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可以不依赖于商业直觉,由团队系统化地设计并且持续升级吗?这本书告诉你:可以。而且这本书还提出了方法论。不仅有定性的方法,比如设计商业模式的原理和原则,还提出了定量的方法。
  定量方法,是这本书的第一大创造。这就是基于商业模式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及基于商业生态圈的“财务分析方法”。过去的传统会计,由于基于工业时代的背景,更多是以“产品定价”为重点,用于商业模式设计则帮助不大。而魏朱团队创造的“商业模式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利益相关者”和“活动”为核心,其重点则是“交易定价”。交易定价是设计商业模式的关键,是商业模式落地的关键,所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如今大家都意识到商业模式的创新很重要,我们也曾建议一些企业成立了“商业模式部”以专司其职,但得到的反馈往往是缺乏方法和工具。这些会计和财务工具的提出,将使企业“商业模式部”的工作大为改观。相信接下来的实践,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令人兴奋的成果。
  从2006年底朱武祥、魏炜两位教授在《创富志》上发表第一篇文章开始,八年间“魏朱商业模式理论”已由一株小苗生长为挺拔的大树,其成长的旅程充满惊喜。
  一开始,魏朱只是提出观察“商业模式”所需要关注的六个要素,也就是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企业价值。《创富志》的编辑和研究团队也全力以赴,以这些要素为视角,在广阔的商业生态中搜寻,把那些丰富多彩的物种做成了数百个商业模式的案例标本,以作为理论研究的支持。这期间,魏朱确定了商业模式的定义: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2012年,魏朱团队在《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1]一书中,又提出了衡量商业模式的三个标准:交易价值是否增加、交易成本是否减少、交易风险是否降低。这使商业模式的设计有了标尺和内在逻辑。
  本书则在这些努力的基础上,展开了一个设计商业模式的大背景:当你开始思考设计商业模式的时候,不应该只关注你自己企业的那些“利益相关者”,还要关注你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者”。这样一层层展开,你的面前就展现出一大片以你为焦点的“商业生态圈”,这就是本书所说的“共生体”。这使得你的视野,不仅囊括了你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囊括了你的利益相关者的商业模式。所有这些利益相关者及其交易结构的总和,就是你企业身处其中的商业世界,是其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共生体”。它的脉络和律动,因此而历历在目。这个共生体所能创造的价值如何?它的总体效率如何?你在共生体中处于何种位置?这些因素决定了你企业商业模式的效率如何,决定了你企业的未来回报,也决定了它值不值钱。
  所以,你若要为企业设计商业模式,就离不开对你所处的“共生体”的深入理解。你可以选择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共生体之中,也可以重构这个共生体的结构——以便提高它的价值和效率,或改变你在其中的位置。
  因此,基于共生体的商业模式设计新视角,是本书的第二大创造!本书的第三大创造,则是提出了“商业模式设计工程学”。
  当魏炜院长第一次给我讲起可以用工程学的思维来设计商业模式时,我们是在微信上通话。他那一端是在美国西北大学,他离开喧嚣的中国,在那里设立了一个“商业模式研究中心”并进行短暂的闭关研究;而我则在深圳,正为如何帮助企业创始人将他们的商业模式落地而努力。我们为此而兴奋: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将工作一一分解,商业模式的设计,就可以通过团队的分工协作来完成。
  在“商业模式设计工程学”的论述中,魏朱团队提出了三个原理:同样的资源能力被不同的利益主体拥有,机会成本不同;利益主体以不同的方式交易时,价值增值不同;以同样的方式,交易“交易对象”的不同属性时,价值增值不同。围绕这三个原理,本书又提出了一系列设计的原则和工具,使商业模式设计有依据、有途径、有方法,更加系统化。借助由这些原理、原则和工具组成的设计工程学方法论体系,企业团队可以通过分工协作,更好地设计和提升自身的商业模式。
  共生体视角、商业模式设计工程学、定量分析各项活动的价值和成本,三大创造结合到一起,就构成商业模式设计的闭环。因此,本书框架的重点,是要为设计商业模式而服务。本书打破了单个企业的边界,将“会计核算”的视角延展到整个“共生体”。当你制作你的“共生体利润表”时,在同一张报表中,不仅包含你一家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也包含许多家你的“利益相关者”的同样数据。让你一目了然,可以看出其间的逻辑关系,并作出决策。
  在另一张表格上,“活动”被一级级拆细,拆分后的每项活动所消耗资源的属性,都被一一呈现出来:它是交易成本还是货币成本?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如果是变动成本的话,驱使其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样细细分析,可以判断每一项活动,对拥有不同资源组合的“利益相关者”来说,它能提供的贡献如何?机会成本如何?这些量化的依据,对设计和重构商业模式来说,非常直接、实用。
  我们已经进入了设计商业模式的大时代。那些新崛起的企业,往往不是技术上的成功,而是商业模式的成功。感谢魏朱团队,不断创造出更棒的商业模式设计方法和工具,让有使命感的创始人掌握它们,去创造奇迹,改变世界。
  张信东
  《创富志》杂志出版人
  2014年10月27日
  [1] 该书于2014年6月获得第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学术类),祝贺魏朱团队。——本序作者注
  精彩书摘
  DG公司生产滴灌设备,可为种植农户提供增产、节水、节省人工、节约肥料等价值。DG公司采取经销模式,通过经销商将滴灌设备卖给农户,并提供技术服务(见图1-1)。
  DG公司在研发设计、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但并没有转化为商业模式上的有效优势,在市场上举步维艰。主要体现在:
  首先,很多小滴灌公司虽然产品质量不如DG公司,但由于不做研发设计,也不提供技术服务,有成本优势,可以跟后者打价格战。
  其次,DG公司面向种植面积广阔的大田作物(水稻、小麦等),解决了很多干旱地区缺水条件下的种植难题,其节水效果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大田作物每亩地收入仅为1000多元,增产产值为几百元,而DG公司的滴灌设备每年折旧价格为300元,对农户而言,经济价值创造吸引力不大。
  后来,DG公司在H省探索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见图1-2)。
  H省的甘蔗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均供给当地糖厂用以工业榨糖。种植农户均为分区域责任,其产出已被当地政府指定给某个糖厂定向收购。糖厂和农户在银行开设联合账户,每年耕种期,糖厂给农户提供部分生产资料;每年收割期,糖厂收购甘蔗,扣除生产资料费用,余款打给农户账户。近几年来,白糖为国家战略物资,糖价在稳定中有所上升,甘蔗种植已成为当地经济支柱。
  DG和某化肥公司合作成立一家农业服务公司,和农户、糖厂等签订定向服务合同,整合土地,为农户提供水肥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农户享用定向服务并不需要先期资金投入购买方案;水肥一体化能够提高甘蔗产量,增产部分产值超过1500元,由农户、农业服务公司和糖厂三家分成。
  为了降低资金压力,农业服务公司以甘蔗收成为抵押(糖厂担保)向银行贷款解决先期资金投入。此外,农业有各种天然灾害,政府组织农业服务公司、糖厂等(获得部分分成款),成立风险基金,以保证农户在最差的年景也有保底收入。
  从模式1.0到2.0,DG的商业模式从销售滴灌设备转型为介入部分种植环节的农业服务提供商(通过设立项目实体农业服务公司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思维的突破,关键在于视角的拓展——从商业模式视角拓展到共生体视角!
  跟模式1.0相比,模式2.0引入了糖厂、政府、银行等利益相关者,表面上拓展了利益相关者的范畴。但实际上,模式1.0也可以表示为图1-3(仍为H省甘蔗商业生态)。
  在图1-3的商业生态中,模式1.0和模式2.0的利益相关者总集、活动系统总集其实是一样的。之所以在图1-1中没有画出来,是因为之前DG公司的商业模式视野只关注到滴灌设备的销售,而没有考虑到种植环节带来的价值,也就是说,种植环节的活动系统和利益相关者对模式1.0中的DG公司而言不需要研究。但从模式1.0进化到模式2.0,将利益相关者的交易活动拓展到种植环节就很有必要了。如果从一开始就把模式1.0表示为图1-3的业务系统,则创新为模式2.0将更有可能。
  我们可以把图1-3中虚线框内的交易结构称为DG公司的商业模式,而把图画整体称为共生体。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上一篇:超越祖魯法則:瞄準成長股的超人利潤Beyond the Zulu Principle
下一篇:话术精进指南(沟通达人养成必读)(套装全5册)
回复

举报

QQ|

GMT+8, 2024-11-25 14: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